御马监(第 2/3 页)
朱慈烺让侍卫宦官速速查验,为首的侍卫查过刘宏明等人的令牌,皇太子面前,也不敢多言,慌忙放众人入宫。
宫门口,朱慈烺与刘宏明告别,刘宏明在一个小宦官的带领下前往御马监找方正化,朱慈烺则在司恩陪同下去了暖阁,跟着他爹崇祯皇帝学习观政去了。
与后世人认为不同,御马监并不在紫禁城内,御马监距内城极近,有着自己的衙门官衙门。
御马监的前身乃是开国之初高皇帝所设立的内使司,是大明最早设立的三个宦官机构之一。
后来在洪武十七年的时候,明太祖朱元璋因为胡惟庸案对于官职系统进行了很大的改革。
在朱元璋对中央官制进行变革的同时,御马司也沾到了一点好处。在洪武十七年,朱元璋正式把御马司更名为御马监。
但是与之前相比,御马监的官员品秩有很大的下降,从当时的正三品一下子就掉到了正七品。但是总体来说功能进一步完善了。
洪武二十八年,朱元璋又将改革的目光放到了内廷机构上,把原来那停的九个监变为十一个监,而且他们的品秩也有所上升,从正七品上升为正四品。
御马监由此也正式成为明朝中央政治体系里的一员。
乍一听御马监的名字,可能认为它就是一个养马的机构。
但是实际上养马只是御马监职能的一部分。而且是很小的一部分。在御马监设立之初,他确实就是一个养马的机构。
但是后期在战争的过程中,御马监的职能开始逐渐的发生了变化,从最初的养马机构变成了统领军队的机构,而且御马监手底下还控制着明朝一直很精锐的部队——羽林千户所,。
后来,御马监既统领禁军——四卫军,也充当着各地监军并且掌管兵符火牌。
这是因为在明朝初期北元势力还很活跃,从明太祖到明成祖曾经多次率领军队征伐蒙古。如果皇帝要亲自出征的话,身边肯定会带有几个随从的太监。实际上这些太监都是皇帝的亲信,在皇帝亲征的过程中,这些太监就充当监军。
从明太祖和明成祖开了这一个先例之后,以后的皇帝大多都是让御马监的太监充当军队里的监军。
-->>(第 2/3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