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 卖国求荣(第 4/4 页)
鲁智深终于在几近波折直接,带着国书返回了大宋都城东京汴梁。
智深想要将国书送入大宋朝廷,却突然发现自己没有官身,甚至还是个通缉犯,正是因为自己犯了事,才出家做了和尚,所以,这国书要如何送入朝中?智深一时间犯了难。
所以,万事不决问师兄的智深,只能将问题推给了智清。
智清看到智深回来,还有点讶异,等到智深将事情说明,智清顿时眼前一亮,自是不能放过这个机会。
智清翻找出袈裟披上,直奔太子府,与太子密会半日,方才满脸笑意,喜滋滋的从太子府出来。
翌日,朝会。
太子赵桓作保引智深上殿,让智深递交了杨峥与金国签订的国书。
待验明真伪后,官家龙颜大悦,忙命户部整备粮草,又命枢密使童贯制定攻辽方略。
然后才问起杨峥来,得知杨峥被迫留在金国,不由感慨丛生,以杨峥出使金国,签订国书为由,给杨峥连升两级,擢升杨峥为正六品的昭宣使、骁骑尉。
这一下便在朝中引起了轩然大波,一个新科进士,还不到二十岁,不过半年时间,便升到了正六品,完成了别人需要数年,甚至数十年才能达到的高度,这让朝中文武如何能够接受?
顿时反对的声音此起彼伏,此前弹劾杨峥的御使再次发声,纷纷表示不服。
官家这次难得的威武霸气、乾纲独断了一回,将弹劾杨峥的一种朝臣怒叱一顿,坚持了自己的决定。
虽然一时间事情是被压了下去,可是朝臣的不满却也被挤压在了心中,不知道何时便会爆发。
直到政和六年六月底,金国使臣到来,觐见大宋官家。
金国使臣递交了国书,并向大宋官家告知杨峥为金国征战,大破辽军,还娶了金国公主,被金国皇帝封为银枪驸马,平南大将军。
此言一出,在朝堂之上引起轩然大波,大骂杨峥叛国者有之,骂杨峥卖国求荣者有之,之前弹劾杨峥的御使们,直接上奏弹劾杨峥,要求抄杨峥满门,灭其九族。
“官家,杨峥出使金国不假,可是他杀害东京留守府官军副牌官也是事实,如今宋金联盟已成,杨峥任然逗留金国,不肯归来,更是接受金人高官厚禄的封赏,此等残杀同僚,卖国求荣之辈,如此不忠不义之徒,还请官家将其捉拿斩首,以警天下。”
一时间,朝堂之上,闹作一团,却无不是吵吵嚷嚷的讨论该如何处置杨峥,而并非站在杨峥那边,提杨峥解释发声,仿佛杨峥罪大恶极,罪名已定,只是该除以何种刑法,没有一个明确。
这话题成了朝堂重点,反倒没有人记得宋金联盟之事了,让还站在场中的金国使臣从不解到暗自发笑。
见到朝臣之中竟无一人为杨峥说话,太子赵桓暗自心焦,左右四顾,却无一人可用,只能自己站了出来。
“父皇,儿臣相信杨峥不是这样的人,这不过是金国为了拉拢杨峥所设的离间之计,还请父皇勿信谗言,杨家世代忠贞,杨家为我大宋流血牺牲,父皇万不可听信小人之言,让忠良伤心啊。”
可是这一回,官家却没有像上次那般,霸气侧漏,乾纲独断,而是放任朝臣们讨论,对太子赵桓的话,并未回应。
不过朝堂嘛,效率向来堪忧,若是没有强势人物拍板,这讨论是怎么都讨论不出个结果来的,即便是大家都认准了的事,也能讨论个没完,这不,为了给杨峥定罪,这讨论直到朝会结束,也没有讨论出个结果来。
不过,杨峥做了金国驸马,卖国求荣的消息,开始在开封城内不胫而走,迅速扩散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