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风暴(第 2/3 页)
我笑了笑,那敢情好,早就听闻钱塘潮乃当世奇观,我已迫不及待去看了。
徐若男说,我在江宁等你。
这一日,徐若男乘舟南下。
三大寇之汪横被抓后的当日,便被人接走了。据张元敬说,接走汪横的人,武功极高,既不像锦衣卫,也不是东厂,但提人时却用的是朱润泽的密诏。
这不由让人猜测这些人的身份,大明朝何时又建立起这样的组织?
大明朝的公文,一般是由内阁票拟,然后由皇帝批红,按照流程颁。密诏则不同,无需经过内阁,直接由司礼监出,加盖的也不是正玺,一般多用于处理皇帝私事。
汪横不但是东海三大寇之,他还有个更重要的身份,三十年前的大明禁军副统领。坊间都在传闻,说老皇帝朱悟能并未驾崩,而是隐匿于江南,作为先皇当年最信任的两人之一,汪横一落网便被带走,不由让人联想起这个传闻。
早在崇明之战前,解押胡宗宪前往金陵的圣旨便已经下来,但大战在即,锦衣卫都指挥使6兵却将圣旨向后延迟了一日,这让胡宗宪能够从容部署崇明之战。
战事一结束,扫尾工作还没结束,锦衣卫6兵便决定要解送胡宗宪前往金陵。胡宗宪与锦衣卫及六扇门交换意见之后,锦衣卫同意由六扇门派人监督押解过程,在胡宗宪提议下,由我来承担监督之责。
对于刚取得胜利、还沉浸在喜悦中的明军来讲,这一消息不啻于平地惊雷。当日,两个营生哗变,率人包围了松江府,领队之人叫李康达,是胡宗宪老乡。
这个人性格刚烈,脾气暴,又是个直性子,听到锦衣卫抓了胡宗宪,刚从战场上带下来的血气,一下子冲上头脑,率领八百同乡子弟兵,将松江府衙围的水泄不通。
这些明军本就归胡宗宪节制,如今胡宗宪被抓,有人带头出来仗义执言,其他人自然也不会阻拦。
李康达大声指责道,向来都说杀败军之将,从来没听说打仗胜了,还要入狱问罪,这大明朝廷公理何在?
这句话声音很大,质问的对象自然是锦衣卫。可是锦衣卫是皇帝私人特务机构,只对皇帝负责,坚定不移的执行皇帝命令,至于百姓、百官、军队怎么想,他们根本不在乎。
昨日6兵为了抗倭,已经犯了一次致命失误。
虽然说他本意上是好的,为了百姓,为了大明江山安泰,这位锦衣卫都指挥使出于公义和良心。但若从皇帝的角度来考虑,6兵犯的错误是不可饶恕的,这甚至能影响到皇帝对他能力的怀疑。
胡宗宪已卸下二品常服,而是穿了一身粗布麻衣。
按照大明律,胡宗宪如今免为百姓,无权穿绫罗绸缎,当然,他只是回金陵受审,就算是锦衣卫,也无权给他上锁镣的。
胡宗宪走到门外,看到了将松江衙门围住的李康达,又看了眼在不远处的俞大猷、张元敬等人,脸色阴沉的走了过去。李康达嗓门颇大,说部堂大人,我都听说了,朝中有奸臣诬陷于你,我们兄弟商量了,要跟着你一起去金陵,向皇上求情!
我心中暗叹,这李康达,看上去是给胡宗宪求情,但实际上这是将胡宗宪架在火上烤啊,胡宗宪的罪名之中有一句叫结党营私,你越是求情,越是将他往绝路上推。
-->>(第 2/3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