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8章 武如韩信,谋如张良,政如萧何(第 2/3 页)
那些富商巨贾也不是傻子,自然要眼见为实,而王洋这位老司机为了勾引这些富商巨贾,除了运送来两部元轧花机之外,还特地运送来了数千斤的带籽棉。
就是为了能够让那些人能够亲眼看一看这种机械的效率,而当真的观察到了这种机械的生产效率,东京汴梁不少主营帛布的商贾都在第一时间派出了各自的代表,朝着西北边陲匆匆赶去。
不为别的,就是买地,到时候种植棉花,然后织布裁衣出售。
而仅仅一州之荒地能够售卖出六百多万贯,也是把那赵煦给吓了一大跳,他都有些难以置信,生怕这个消息是假的,为此,他没有告诉任何人,而是着了心腹侍卫悄然的赶往盐州查验。
等收到了回讯之后,赵煦这才真正松了口气。同时,心里边越的佩服起王洋这位能够无中生有的国之柱石。
没错,就是无中生有,那些荒地,在过于而言,对于大宋几乎可以算得上是无用之物。哪怕是可以种植棉花,可是棉花除了填充取暖之外,几乎就没有其他什么功用。
哪怕是做出来的棉布,就是因为其去籽工序极其费时费力,所以,棉布的成本极高,再加上其材质又没有办法与丝绸媲美,所以过去,棉布,最多也就是给某些闲得蛋疼,独立特地的人士拿来装逼用的罢了。
所以,棉布因为费时费功,价值又贵,其市场极为小众,但是,王洋偏偏就弄出了这么一台元……唔……好吧,元这个年号,自己怕是想改也不能改了。
总之元轧花机的出现,瞬间就使得棉花的工序的繁琐程度直接就降低到了采麻之下,要知道,以麻为衣,需要先割麻、剥麻、浸泡、捻线、上浆、穿筘最后才能够织成麻布。
虽然工序也繁琐,但是,却都还算是轻省,不像那捡棉籽似的,一人干一天说不定还收获不到一斤的皮棉,而麻的制作,不需要那么的精细化操作。
但是元轧花机的出现,只需要两人操作,一个时辰便可以处理近三十斤带籽棉花,一日下来,产出一百斤皮棉绝对不是梦。
这产量,却相当于过去至少三百名脱籽娘一天的忙碌才能够获得的产量。这么一计算下来,所有商人都敏锐的意识到了,棉布,很有可能会在极短的时间之内就替代掉麻布,或者说,未来大宋,甚至是整个周边地区的织布、成衣业,都将会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自然,抢占先机,这是必须要去做的。
对于王洋的做法,赵煦亦是极为欣赏,王洋并没有全部要钱,而是将相当一部份的款项直接折现成为粮食、生活物资,以及工作工具等。
-->>(第 2/3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