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鼎内世界、如何当一个皇帝?(第 3/4 页)
不过想要改变那些漏洞,牵连的太大,千万不能太急,他还不是朱元璋,能掌控大明的一切。
起码要有了大半把握才能实行目的,否则一旦太急,下场就很可能会如同杨广、和朱棣那侄子朱允炆一样,被人赶下台。
杨广就不说了,朱允炆要不是刚继承皇位、皇位未稳,就对诸藩王下手,说不定朱棣也成功不了。
想着,董恒拿起毛笔,开始缓缓写了起来。
第一,稳定人心。
现在靖难之役刚结束,人心不稳定,先把大部分人心、皇位稳定下来才是正理,不过一些该杀的人还是要杀。
朱允炆设立的一阵政策也要废了,恢复朱元璋时期设定的政策。
这样一来能让他更加的名正言顺,表明他是接朱元璋的皇位,是正统。同时也更便于管理官员,毕竟朱元璋的一些政策对官员的管理更严厉,对于皇帝来说有好处。
第二、军队。
无论什么时候,实力都是最重要的,在这个世界,军队代表的就是最根本的实力。
只要军队在手,那哪怕大部分人造反,他也大不了再重新打一次天下。
这一点,朱棣本身就是手握重兵的藩王,登基为帝后,掌握全国兵权,并不多困难。
大幅度提高士兵待遇,给他们免税,设立军校,提高军人地位等等手段,足以让他牢牢把军权掌握在手中。
那时,一切就都好办多了。
毕竟这个时候的文人,还不像明朝中后期的文人,几乎都是死倔。
这个时候距离朱元璋的残酷手段还不远,除了个别的,还没有文人是多硬的骨头。
就算硬,他也有把握将他们给打软了。
思考着,董恒眼里闪过一丝浓郁的杀意,观看朱棣前半生的他,如今的杀心、狠辣可绝不下于真正的朱棣。
第三,董恒写下了税收。
明朝的税收一直是大问题,文人名下的税不用收,道门、佛门名下的税不收,商人的税不收,对农民的税往死里收。
这个一定要改。
第四,打击儒家,改革科举,提升更多实干的人才。
这点是真正的与天下文人作对,不过自古以来,君臣就是一个对立的,你弱他就强,没有例外。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