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9章 等贵贱,均贫富(第 2/4 页)
“臣今年刚满三十岁。”
“三十岁就当上了一军之将,不错,不错。”赵佶又问,“可有子嗣?”
“有二子。”岳和道,“长子名飞,次子名翻,都在相州读书。”
“可荫官否?”
岳和脸颊一红,“臣从军多年,却无寸功,所以不得封妻荫子。”
封妻荫子得有功劳啊,岳和总打败仗,上哪儿立功去?
“授岳飞为承信吧。”赵佶道,“明年便让他入武学读书,将来也做个和你一样的大将(常败大将军)。”
承信就是承信郎,是最小的武官(有官身)。宋朝在政和二年时改易了武阶官的官名,三班借职被改成了承信郎。
现在岳飞早了十一年就入仕做官,而且还是个将门子,还有老爸拉扯起来的4000部署,起点可高了不止一截,也不知道以后会不会当一个和他爸爸一样的常败将军?
给岳飞赏了个官后,赵佶还给岳和赐了宅邸、钱物,才让他告退。
有个忠厚老实的常败将军保护自己,赵佶的心情顿时好了不少。笑着对殿中的重臣道:“有4000昭义兵在京,总是能安稳一些了。现在可以处置武好文了吧?张克公,他在御史台狱中如何?没有受苦吧?”
“回禀陛下,”御史中丞张克公出班道,“武好文在狱中和在家中并无太大分别,现在一切都好。”
没有分别?赵佶心说:难道张克公还安排花魁去陪武二郎睡觉了?也不知道安排谁去了?
“那么该给他定个什么罪?”赵佶皱着眉头问。
定罪?
这可不好办啊!罪小了,说不定那帮四学士子又要闹事。罪大了,说不定周国要借口开衅。
现在给金国的八十万岁币告吹了,虽然蔡京提出了补救的办法。可是提出办法是一回事儿,把事情办成是另一回事儿。
因为武好文进了御史台狱,下面可没人敢再去大同府和金人谈判了。
而且换别人去了,也不可能谈出一个更好的盟约。毕竟别人没有一个大哥叫武好古啊!
所以这“四方灭金策”搞不好还用得上!这样就更不能得罪武好古了……虽然武好古不一定会当四方灭金的主力,但是能打个助攻也好的。
“陛下,”蔡京道,“臣以为应该给武好文定个编管河南府的罪。”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