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无事不登门(第 2/3 页)
朝廷这回的政策修改,其实就是提高了荫补入仕的门槛,减少了荫补入仕官宦子弟的人数,降低了荫补出身官员的职位,同时适当限制这一类人的升迁;仅让此类荫补官员大量留在地方,不对科举出身的官员造成实质性威胁。
对大周朝来说,真的按此实施下去,对吏治的革新应该大有好处,但是能否真的推行下去,又是另外一个领域的问题了。
说到底,这样的修改是损伤了现任高级官员的利益;换句话说,即使制度条款写得再好,可这些官二代的长辈们至少都在四品大员以上的高位,真的能将这规定放在眼里吗?
不过,秋蔓同样不懂政治,文化底子也不如她,却也能将这些生涩的条款记得八九不离十,可见头脑如何聪明了。
甄宝人向来欣赏聪明能干的女孩子,心里佩服,忍不住问:“秋蔓姐姐,有件事我冒昧一问,你的心思……还和从前一样吗?”
秋蔓微微愣了楞,片刻后明白过来,甄宝人问的是自己对大少爷的心思,垂眸片刻,无奈地笑了笑,说:“唉!姑娘忘记了,我只是个下人,一样又如何,不一样又如何,求仁得仁就好了。”
老祖宗一度十分热心将秋蔓放到甄芸轩的身边去,大夫人甚至也公开讨要过,但最近一段时间府里是多事之秋,甄芸轩又将曼华收在了房中,眼里再没有别人,渐渐老祖宗就不提这个碴了。
甄宝人一阵后悔,心想自己蠢了,连自己的亲事都是老祖宗做主才行,更何况是她?没准儿老祖宗又有其他的想法了。
她不免由此又联想到天清寺刺杀失败的事情,这么好的一个机会就这样错过了,以后还不知道有没有这样机会了。
这几天,甄宝人虽不是真病,却也情绪极低落,只要一想起那日的情形,就懊悔不已;虽然安王很快就写信来安慰她无需忧心,他再做安排就是了,但她依旧无法释怀。
她也很明白,温老夫人刚刚经历了这么大的变故,定然会深居简出;安王所谓的再安排,只能是等待时机,短时间内不可能有什么机会,更多是对她的一个安慰罢了。
屋子内的两人一时各怀心事,都不约而同地沉默下来,好一会儿,秋蔓先回过神儿,急忙将老祖宗的意思转告甄宝人,让她尽快写信邀请薛君宜过府来玩儿。
甄宝人当日便依老祖宗的意思写了封邀请函,隔天便收到回信,君宜在信中婉转拒绝了,只说过几日便是重阳节,扈国公府举家要去河北老家登高祭祖,府里正收拾东西,忙乱不堪,不能过府来玩;不过,信的最后,倒是提到了重阳一过,她返回京城后,两人再另约时间。
最让甄宝人吃惊的,是在信纸的最下端,另外有几行完全不同的笔迹写着:小丫头,你笨死了,刺客都拔出剑了,怎么还想着冲上去?若是我没在,你想过后果吗?还有,我都告诉你了,那灯罩想要纵马扬鞭或隋唐好汉的,怎么还送水墨荷花来?!就是笨!
那几行字跳脱飞扬,一如其人,不用说了,定是那府里薛大少爷的杰作!就是不知道这兄妹俩是怎么撞在一起,君宜又怎么替他瞒过了家里的长辈,将这大逆不道的信给送了出来?
那小丫头,大概又是被薛晓白逼迫了吧?
-->>(第 2/3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