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9章 挥师南下(第 1/3 页)
壬葵年四月十五日,大周朝皇帝奉祀太庙后,登殿点兵,亲手授安王柴思铭征夷大元帅令及玉印,命他统领十万禁军及广东、湖南两地湘军共五十万远征安南国。
因此,安王原定于六月的大婚不得不再次延后。
据说为了国家的安危,当朝左相温庆文对此毫无怨言,一心支持安王远征,足以为百官之表率。
朝廷少数几个清楚内幕的都知道这个结果是安王刻意为之,与太后几番博弈后才得来的,不清楚内幕的广大百姓都称赞安王为大义舍小我,越发地敬佩他了。
大周自建国百多年以来,一直没有断过兵患,但一般都是来自西北地区的西戎一族。
而国土的西南边界多数是蛮夷之地,教化不开,民弱国小,自动奉大周为上国,鲜有兵戈。
偶尔也有一些蠢蠢欲动之辈,但通常派几个使臣斥责一番,再派地方守军陈兵边境,盔甲森冷,刀戟林立,列阵佯攻,对方就先败下阵来了。
因此,这回安王挥师南下征夷,却是大周朝自建国以来头一回,且不说没有前人经验可参详,而且出征之前,皇帝就要求他立下了军令状,只许胜不许败。
此次若凯旋而归,周边的小国夷邦自然从此战战兢兢,诚惶诚恐;败了,边境从此必定是狼烟四起,群小环伺,毕将彻底危及大周江山社稷。
这一点,安王久经沙场,身经百战,当然是深知其中的利害得失。
所以,自那日接了帅令后,他王府都不再回去,每日不是在禁军营里厉兵秣马,便是跟一干谋士将领沙盘演兵。
尊尊告诫手下之将士,并不敢因为安南国弱小,而有丝毫轻视之心。
时光如梭,转眼就是五月初一,筹备妥当的十万禁军浩浩荡荡从水路进发南下,皇帝则亲自到汴河码头践行。
是日清晨,风和日丽,河面上百舸连排,旌旗招展,鼓角齐鸣。
-->>(第 1/3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