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1章 安德罗波夫的改革!(第 2/3 页)
另外,杨卫平最看重的是与苏联在流体力学以及数学还有基础物理学上展开基础科研合作,届时还可能通过与华夏一起三方合作,研制粒子加速器。
虽然说,杨卫平在实施资本国家化的过程中对天工集团的许多业务进行了多番整,但最终却确保了转型后的天工集团在成功地采用后世“臭鼬工厂”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模式,成为东联国防部、能源部、国家宇航局三大关键政府部门的顶级供应商。不仅在新型材料应用研究领域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更在航空航天动力设备方面成为行业的领导者。
但即算这样,杨卫平还是觉得天工集团的人才储备依然短缺,因此这一次杨卫平将目光锁定了苏联众多的科技工作者身上。
反正苏联正在搞的那个“谢基诺实验”,让很多真正有技术实力的优秀人才赋闲在家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如此庞大的优秀资源如果不能善加利用,那是肯定要遭天打雷劈的。
网络信息技术最大的价值在于其广泛性和普遍性。因此,杨卫平打算借助这次出国访问的机会,要将以东联网络技术标准为全球标准的互联网平台在全球推广。当然了,最核心的尖端信息控制技术,是必须掌握在自己手里密而不宣滴。
这一轮技术推广,杨卫平没再打算从世界各国手里淘宝,而是计划吸引大量从事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学科研究的人才来东联更进一步加强基础科研工作的厚度和深度。
按照杨卫平心目中的规划,最迟到1988年年初,全球将迎来真正的互联网时代。到那个时候,才是东联一举奠定世界级大国基础的最辉煌灿烂时刻!
根据这两天对苏联正在进行的体制改革情况的了解,杨卫平对由安德罗波夫领导的苏联不会再按照历史的轨迹于1991崩盘解体还是比较有信心的。
安德罗波夫不愧是被后世各国政府评价为最有希望带领苏联走出困境的优秀政治家。他所具备的古典、当代以及外交政策方面的专业知识,让他在最短的时间内就认同了杨卫平提出的国家战略是带刀的哲学这个理念。
苏联不缺刀,但缺乏真正懂哲学的领导人。
杨卫平记得当初在跟基辛格谈论苏联的问题时,基辛格就说过他有位叫做海尔姆特.索南费尔德同事,在勃列日涅夫时代就称赞“安德罗波夫在有些方面是一个最有能耐的人”。
安德罗波夫的生活和知识使他对任何事物都不抱幻想。而也正是他这种清醒、不抱幻想、经验和知识对他制定的各项改革政策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作为前任kgb主席,安德罗波夫对于苏联现行体制的弊端比任何人都清楚。奢侈**的作风在苏联高层蔓延得越来越广。绝大多数的高官满脑子都是飞黄腾达的狭隘个人主义思想。
他现在采取的措施就是动用全部力量坚决地抵制这些弊端,减少干部**作风,创造一个高效率的廉政制度,把领导们的机械论变成现代化。他在一步步加强对军队的控制和影响,加强***工作的影响。
-->>(第 2/3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