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1章 北缅发展要走一条不同寻常之路!(第 2/3 页)
企业国际化不仅是企业规模空间的扩大,也表明其功能空间的充分开放和功能进取。在这一过程中,竞争对手也往往是国际化的,而且往往是直接看不到的。“无对手的竞争”是当今国际竞争的一大特征。
企业国际化必然带来产品国际化、技术国际化以及企业人才国际化。
就企业国际化促进企业人才国际化来说,它促进的是人才的国际头脑,对国际市场及国外社会人文知识的学习了解,以及国际商业交往经验的积累,使更多的人去努力掌握外语。造就一批企业国际战略决策及企业外交人才。
前两年还只是在国内市场打转的北缅本土乡镇企业家们,现在已越来越关注国际市场的竞争和变化。关注什么叫最惠国待遇,关注两伊战争、阿富汗战争、英阿马岛冲突、关贸总协定、欧共体、北美自由贸易区等等。
他们要想以国际市场为目标,就不能不放眼世界。不少北缅本土企业家们已渐渐开始具备国际经济政治头脑。
当前,北缅已经培养出一批敢冲敢闯的新一代企业家。这些人不仅具备技术专长。而且通晓多国语言。并擅长于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工作。
世界将出现无国界经济,而企业国际化则是它的根蒂。北缅企业的国际化,是北缅国际经济的基础,是企业人才国际化的摇篮。
与企业国际化意识并驾齐驱的是,规模经营意识也成为了北缅企业发展趋势的主潮流。企业空间由小到大,蓬勃发展。有的私人企业规模最大的已达到5000人以上。许多企业组建联合体并向跨国集团公司迈进。
现时代,经营规模越来越大,这已成为世界各国企业发展的显著特点。不过,凡事有利则有有弊,大有大的气派,同时也有大也大的难处。
杨卫平在主持华夏国家计委工作的时候曾经对华夏的企业家们说过:“单凭一个公司的规模之大,就能够对外界的大冲陆起缓冲作用。”
不过,杨卫平在说出这番话的同时,也强调:“在竞争日益剧烈的环境中,规模大并不能保证企业不跨。规模大并不等于保了险,更不能认为组织越大,效率就越高。”
之所以提出这两种不同观点,杨卫平的目的就是引入企业发展大小协同战略论。
在风云变幻的市场经济浪潮里,巨大的船体要急转掉头谈何容易。因此,杨卫平有时候赞扬得更多的是那些富有灵活性和高效率的小企业。
美国麦肯锡管理咨询公司在1981年12月曾经发表过一份评估报告,指明在近几年席卷世界众多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衰退中,中小企业表现出比大企业更强的应变和承受能力。
-->>(第 2/3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