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一十四章 内河拖船(第 3/4 页)
远洋、沿海、内河、火车这些运输方式,让帝国内部的交通往来变的方便而快速。
对此,吕振江是深有感触的,他九月份的时候回了一趟老家,把家人接到了上海来,这往返几千里呢,但是也就只用来十天左右。
然后他又马不停蹄的前往北海,在北海处理完后又是跑到了辽东省釜山港去筹备新的办事处,他准备扩展业务了,不是其他地方,正是釜山。
依托着北海省以及辽东地区的生丝,釜山也是北方诸省里比较大型的生丝产地,如今吕振江的贸易公司主打的就是缫丝厂里所用的各种机械设备以及耗材,加上北海和辽东就隔了一个北海海峡,所以吕振江开辟新市场的时候,第一个就是选择了辽东省。
当然了,这也和辽东那边竞争不大的关系有关。
这个时候,如果他敢跑回江南、浙江两地竞争的话,估计会死的很惨。
在釜山待了三天,留下人处理后续事务后,他又是乘坐火车跑到了沈阳见了当地的一个供应商,敲定了一份代理合同。
然后才是继续乘坐火车南下,来到了天津,又是拜访了几家公司后才是乘坐客轮南下返回上海。
这一个月里,他往返奔波万里,辗转北方诸省,但是真正用来路上的时间只有一半左右。
这种效率是以前根本无法想象的。
有时候吕振江也是觉得,最近十多年的变化实在是太大了,变的都有些不适应了。
十多年前,大家出行只能是坐马车或者帆船,而更多的还是得靠双脚。
但是现在,乘坐火车和轮船,轻松行万里路。
有时候一不小心就会发现,又多出来了什么新鲜玩意,几天不关注外界,就会有一种落伍的感觉
吕振江这个土生土长的大唐人都是有这种感触了,而刚来到大唐的英格兰人约翰·费罗曼就更是如此了。
随同英格兰使团一起来到上海的约翰·费罗曼,尽管一路上已经是见过了众多大唐的发达港口,高大无比的钢铁轮船,但是当他们看到黄浦江上密密麻麻都是各种轮船,岸上的上海城区高楼大厦林立,就连脚下的路都是铺着水泥的时候。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