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五十九章 鸟粪是个宝(第 3/4 页)
除了海外移民外,李轩在前往杭州的路上,也是决定了进一步加大对杂交水稻的投入力度,同时土豆和番薯、玉米等外来的农作物也要继续进行本土化培育,以早日推广。
话说这两点上,其实帝国一直都没能取得什么成效。
杂交水稻不是那么好搞的。
至于土豆和番薯的种植也不容易,为何,水土不服啊!
要想让土豆和番薯等农作物,适合帝国本土的气候,然后长的又快又好,同时还要达到比较高的产量,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同样是需要不断的选种培育的。
帝国目前也只是在少数地方推广这些新农作物而已,这种小规模推广,其实用试验来说更恰当。
一边小规模推广,并借此大规模培育良种,这就是帝国在这些新农作物的推广和培育上所采取的折衷办法。
此外还有一点就是,李轩也是认为农作物肥料的推广力度也必须加大。
其实肥料这东西,并不是什么陌生东西,农民老早就开始用农家肥了。
不过李轩一直都是在等待着化肥出现,不管是尿素为代表的氮肥还是钾肥、磷肥乃至氨肥,李轩都想要,甚至随便那一种只要有都可以。
但是很可惜的是,上述各种化合物虽然早都出现在了皇家理工学院里的实验室了,但是想要大规模的廉价的生产却是一直没能做到。
如今大唐帝国的各种化合物的产量其实已经是不小了,已经能够满足整个工业体系的运转了,但是想要大规模的生产化肥,依旧是力不从心。
不是生产不出来,而是成本太高!
施下去的化肥,其价值比种植出来的粮食还要高,而且是高很多倍!
这种情况下,化肥根本是不可能得到大规模推广应用的。
化肥是指望不上了,李轩也就只能把目光投向了鸟粪上!
其实早些年就是有人在一些海岛上,发现了大量海鸟粪便,也知道鸟粪可以充当肥料。
但是之前的远洋运输成本相当高昂,船只的吨位都是用来运输香料、瓷器、丝绸等奢饰品的,根本就不会有商人用来运输鸟粪这种大宗货物。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