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六百九十二章 水未落石未出(第 4/4 页)

    老僧回答,我颇有钱,小有佛法啊。

    那人哭笑不得,倒也觉得有趣,满意离去。

    有女子羞赧站在门口,老僧笑道:“女施主,无需脱鞋。”

    小妇人是问那儿子是否读书种子,将来能否考个秀才。

    老僧笑着伸出手,女子却红了脸,伸出手又缩回去,老僧瞥了眼掌心,自己也放下手了,笑道:“你眼中有男子,我心中又无女子。只是这种话,我说得,一般僧人听不得,更做不得。这就像你们婆媳之间,好些个道理,你听得,她便听不得。她听得,你却听不得。往往两种道理,都是好道理。就看谁先舍得、谁更舍得了。”

    女子无比惊讶,轻轻点头,似有所悟。然后她神色间似有为难,家中有些窝囊气,她可以受着,只是她夫君那边,实在是小有忧愁。夫君倒也不偏袒婆婆太多,就是只会在自己这边,唉声叹气。其实他哪怕说一句暖心言语也好啊。她又不会让他真正为难的。

    老僧笑道,“晓得了细水长流的相处之法,只是还需求个解燃眉之急的法子?”

    女子使劲点头,笑靥如花。

    老僧说道:“有其门户家风,必有其子女,你那夫君,本性不错,就是……”

    女子赶紧摆手。

    老僧呵呵一笑,换了话题,“只是俗话说挑猪看圈,女子嫁人,男子娶亲,姻缘一事,都差不多。你也算殷实人家,又是儿女双全,那就安心教子教女。莫让他家女,将来在你家受此气,莫让你家女,以后成为你眼中的自家婆婆。倒也是能做到的。之所以与你如此说,大抵还是你早有此想。换成别家妇人别份心思,我便万万不敢如此说了。”

    女子施了个万福,道谢离去,因为是穿鞋入屋,她不忘与老僧道了一声歉。

    老僧笑道:“替那三户人家,该与你道谢才是。”

    然后来了个年轻英俊的富家公子哥,给了银子,开始询问老僧为何书上道理知道再多也没用。

    老僧笑道:“你们儒家书上那些圣贤教诲,早早苦口婆心说了,但问耕耘,莫问收获。结果在合上书后,只问结果,不问过程。最后埋怨这样的书上道理知道了无数,然后没把日子过好。不太好吧?其实日子过得挺好,还说不好,就更不好了吧?”

    最后老僧问道:“你果真知道道理?”

    那年轻人隐隐作怒,“我如何不知道?我读过的书,涉猎诸子百家,比你读过的经书只会更多!”

    老僧摇头,“你读书多,但是你不知道。反而比那些读书不多的人,知道更少。”

    那年轻人养尊处优惯了,更是个一根筋的,“我知道!你能奈我何?”

    老僧就陪着一问一答,重复话语你不知道。

    老僧当然不会跟他这么耗着,耽误挣钱,就让下一位客人入屋,两边生意都不耽误。

    那年轻人突然冷不丁说道,我不知道。

    正在与他人言语的老僧随之说道,你不知道自己知道个屁。

    先前一直在院中偷听屋内对话的年轻人,蓦然开怀大笑,“哈哈,秃驴自己也犯口业!”

    老僧直愣愣看着他。

    “你家世代商贾,好不容易才栽培出你这么个读书种子,希望你光耀门楣,自己心思不定,多奢望偶遇贵人青睐,长辈帮忙笼络人情,你怡然自得,侥幸押中考题,人前神色自若,人后喜若癫狂,远游路上,听闻河畔神女多情,投牒祠庙,未被理睬,你便写那艳诗绮语,与同窗询问文采如何,诋毁神女名声,神女追责,所幸你尚有几分祖荫庇护,土地社公又顾念你家祖辈,每逢饥荒,必定开设粥铺,施舍孤苦贫寒,却诚心不求回报,故而帮你竭力缓颊,哪怕幽明有异,神人有别,依旧想要破例托梦给你,见你依旧洋洋自得,却不知祖辈何等痛心疾首。一气之下,土地社公再不搭理。你始终浑然不觉,家族祠堂,早已拆梁于你手。”

    “一退再退,我不说半点你听不得的佛法,只说你听得懂的,假若我真犯了口业,你嘴上心中皆骂我秃驴,业障岂非更大,那么你既然知道茫茫多的道理,那我只说你家的立身之本,买卖一事,想来更知道,以我之口业,换你之口业,我亏了,你也亏了,这笔买卖,你当真划算吗?赚了什么?你既然知道的道理多,劳烦教我一教?”

    “你只是惧我如何知晓你那些见不得光的勾当,事到如今,话到此处,仍是不想自己到底知不知道,你到底知道个什么?”

    那个年轻人突然变坐姿为跪地不起,祈求老僧救他出苦海。

    老僧说道:“求人不如求己。”

    “世间钱财,从无净秽之别,只是这人心,总有黑白之分。”

    那年轻人只是跪地磕头,哀求不已。

    老僧怒道:“只觉得天底下没有什么是非,只有立场?且看你倨傲精明自得窃喜能几年!只管享你福去!”

    下一人。

    亦是远游至此的外乡人,瞧着面容约莫而立之年,器宇轩昂,他微笑道:“和尚,你这鸡汤……味道太怪了些。”

    老僧笑道,“施主直言不好喝就是了。因为大多时候,只会让恼者更恼,苦者更苦。”

    那人放下一粒银子,“我相信法师是真有佛法的,只是好些他人烦恼,既然都不大,为何不传授以小术,立竿见影,岂不是弘扬佛法更多?”

    老僧摇头道:“急症用药,有那么多药铺郎中,要我做什么,若是平日里无事,多吃饭就可以了。”

    那人觉得意犹未尽,远远不够解惑。

    老僧已经笑道:“凡夫俗子的小烦恼,有多小?你觉得我心中佛法,又有多大?当真能够立竿见影?我都不用去谈烦恼佛法如何,只说施主你能够从万里之遥的地方,走到这里坐下,然后与我说这句言语,你经历了多少的悲欢离合?施主心中尚未新起一个小烦恼,可此事看远些,就不算小了吧?”

    那人哑然失笑,不以为然,摇头道,“我此生所见所闻,所学所悟,所思所想,可不是就为了今天与法师,打这个机锋的。”

    老僧挥挥手,“那就去别处。”

    一天之内,院子里边人满为患,熙熙攘攘,热闹非凡。

    今天最后一人,竟是那位京城小道观,白云观的中年观主。

    倒数第二人,是一头幻化人形的精魅。

    老僧晓得,中年观主当然也晓得。

    中年道人脱靴之前,没有打那道门稽首,竟是双手合十行佛家礼。

    老僧笑道:“观主无需给那一两银子,我眼中,只看那有情众生心中的那一点佛光,看不见其他了,没什么精怪鬼魅。”

    中年道人会心一笑,轻轻点头。

    老僧继续道:“我怕悟错了佛法,更说错了佛法。不怕教人晓得佛法到底好在哪里,只怕教人第一步如何走,此后步步如何走。难也。苦也。小沙弥心中有佛,却未必说得佛法。大和尚说得佛法,却未必心中有佛。”

    中年道人说了两句话。

    顿悟是从渐悟中来。

    渐悟是往顿悟中去。

    老僧人低头合十,“阿弥陀佛。善哉善哉。”

    中土神洲,一位仙人走到一处洞天之中。

    仙人脚下是一把方圆百丈的青铜古镜,但是摆放了二十把椅子,宛如一座祖师堂。

    当这位仙人现身后,开启古镜阵法,一炷香内,一个个身影飘然出现,落座之后,十数人之多,只是皆面容模糊不清。

    但是位置最靠前的两把椅子,暂时皆无人落座。

    众人皆沉默不语,以心声相互言语。

    座椅位置最低的一人,率先开口道:“我琼林宗需不需要暗中推波助澜一番?”

    那位身为此地主人的仙人冷笑道:“蠢货。暗中?怎么个暗中?!你当那些文庙圣人是傻子吗?”

    那位来自琼林宗的仙师噤若寒蝉,然后慌张起身,与众人道歉。

    大骊边关乡野,一拨玩耍稚童,终于瞧见了远处尘土飞扬,立即蹦跳呼喝起来。

    一支精骑疾驰而过。

    孩子们在山坡上一路飞奔。

    马背上一位骑卒转头望去,轻轻握拳敲击胸口。

    蛮荒天下托月山,微微震颤,然后动静越来越大,几乎有那山岳拱翻的迹象。

    然后托月山大阵开启,整座山岳骤然下沉十数丈。动静再无。

    剑气长城的城头之上,一袭红袍,闭目养神,枯坐如死,他突然站起身,大笑道:“阿良,有空来做客啊!”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最近更新 从笑傲江湖开始横推武道 神话之后 仙人消失之后 彼岸之主 五仙门 叩问仙道 修真高手的田园生活 玄鉴仙族 阵问长生 长生从炼丹宗师开始 魔门败类 我在凡人科学修仙 山河志异 武圣! 盖世双谐 修仙琐录 过河卒 剑啸灵霄 志怪书 托身白刃里,浪迹红尘中
最多阅读 仙逆 剑来 诡异降临 异香 知北游 洪荒之截教仙童 从笑傲江湖开始横推武道 从杀猪开始修仙 洪荒之青虚 我的道法来自神话志怪世界 我的老婆是空姐 神话之后 我能看到隐藏机缘 从县令开始的签到生活 不朽凡人 永恒国度 仙府道途 低调在修仙世界 农门悍妻 惟我独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