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三百四十一章 河上金桥(第 3/4 页)

    其中第八境远游境,陈平安最是向往。

    冷冷清清的夜色中,哪怕骑乘马匹都在修习剑气十八停的陈平安,难得偷懒一回,就只是坐在凉亭喝酒发呆。

    直到姚镇和孙女姚近之散步而来,陈平安才站起身,发现老人脸色不太好看,姚近之轻声道:“此地郡守,宴席上只与爷爷聊沙场往事,爷爷喝酒尽兴,郡守府在私底下,却遣人送了一份重礼来驿站,意思是希望爷爷入京后,在朝堂上照拂他这个门生一二,把爷爷气得不轻。”

    姚镇轻轻一拍膝盖,神色落寞,感慨道:“想当年多好一个年轻人,朝气勃勃,有一身正气,上阵厮杀从不怯战,怎么到了官场,不过十余年,就变了这么多。”

    姚近之笑道:“爷爷,十年不短了。乌纱略戴心情变,黄阁旋登面目新。”

    姚镇冷哼一声,“画蛇添足!庙堂上,休想我帮这小子说半句违心话。”

    姚近之笑着问道:“难不成他不送礼,爷爷你就会因为以往攒下的交情,为他说好话了?显然不会,既然横竖都不会,他还不如赌一赌,赌爷爷你晓得官场的身不由己,也要入乡随俗了,赌爷爷入主兵部衙门后,要拉拢起一拨行伍旧人,免得被京官勋贵们排挤。到时候孤立无援,形势所迫,爷爷说不定第一个记起来的名字,就是本地郡守了。”

    姚镇苦笑不已。

    陈平安并未插话,不过爷孙二人愿意当着外人的面,说这些弯弯肠子的官场规矩,陈平安只当是一门千金难买的学问,听在耳中便是。

    只要过了那条横穿大泉版图的埋河,就等于北上之路走了一半。

    姚家队伍这天黄昏在埋河南岸的一座驿馆下榻,距离埋河不过半里路,姚镇拉着陈平安一起去河边赏景散心。

    方才饭桌上的那道硬菜,埋河鲤鱼是一绝,这条大河里的鲤鱼,金鳞赤尾,无论是清蒸、糖醋还是红烧,都没有半点荤腥味,鲜美至极,是大泉王朝的贡品之一。

    可惜那座名动朝野的埋河水神庙,距离驿站和渡口有些远,隔着三百余里,历史上数国的文人骚客,都曾在那座水神庙的墙壁上,留下珍贵墨宝,最早可以上溯到六百年前,甚至还有许多不同时代大文豪的诗词唱和,一先一后,一问一答,相得益彰,以及同一题材的暗中较劲,再加上后世士林名流的评点,使得一座水神庙熠熠生辉,文采之绚烂,文运之浓郁,简直要比蜃景城文庙还要夸张。

    散步队伍分成三拨人,为首姚镇和陈平安并肩而行,裴钱拿着行山杖跟在后边一些。

    两名充当随军修士的大泉供奉,与姚氏“三之”待在一起。

    两位修士,是一对道门师徒,因为此次潜行,并未穿上醒目的道袍,反而悬佩边军制式腰刀,掩人耳目。一路上,师徒二人疏远众人,年轻道士生得面如冠玉,气质温和,像是一位从钟鸣鼎食之家走出的贵公子。

    魏羡,朱敛,卢白象,隋右边四人难得一起露面。

    姚镇打心眼喜欢与陈平安相处,虽然大多数时候陈平安都不怎么说话,在家族以及军中都不苟言笑的老将军,到了陈平安这里,反而健谈了许多。这会儿就在给陈平安介绍大泉王朝山水神灵的品秩,除了五岳正神之外,就以这条埋河水神最高,是一位大府君,不但可以开辟府邸,规格还与世俗藩王相等。

    只是水神府常年关闭,埋河水神几乎不与世人接触往来,两百年来,只有寥寥几次显露真身,大体上始终如云雾蛟龙,若隐若现。由于香火过于鼎盛,尚且要胜过最正统崇高的五岳神灵,每逢庙会,十数万人从南北汇聚在埋河之畔,使得水神庙所供奉的那尊金身神像,一年到头都像是位于水雾之中。

    姚镇朗声笑道:“只要遭遇干旱,皇帝陛下便会亲临水神庙祈雨,哪怕无法亲自赶来,也要派遣一位刘氏宗亲与礼部尚书一同南下,极为灵验,埋河水神,从未让大泉百姓失望过。”

    给姚镇这么一说,陈平安都开始惋惜无法路过水神庙,不然就可以喝着青梅酒,以刻刀将所见所闻一一写在竹简上。

    沿着河流滚滚的埋河,往下游走去四五里,他们遇上了一位蹲在河畔愣愣望河的老汉。

    姚镇回头看了眼老供奉,后者轻轻点头,老将军这才大步走向那老汉。

    老汉神色木讷却体魄精壮,只是给姚镇这些人的阵仗吓到了,慌张站起身,喉结微动,咽着口水,怯懦喊了声官老爷后,便不知如何应对,双手都不知道放在哪里才好。

    姚镇喊了声大兄弟,要老汉无需紧张,随口向他问起了家住何方、营生为何,老汉不敢隐瞒,老老实实一一作答,最后的答案,让人大吃一惊,原来老汉除了是庄稼汉,还做着捞尸人的行当,需要经常在埋河边上转悠,按照传下来的老规矩,自称水鬼。

    姚镇心生好奇,详细问起了水鬼和捞尸一事,老汉有些犹豫,应该是觉得此事难以启齿,生怕这些贵人们听了后心生不喜,姚镇又是好言安慰,老汉这才断断续续说了些此方乡俗,还真有许多不为人知的门道,原来他们这些自称水鬼的船夫,被人出钱寻觅河中尸体,或是遇上了尸体,打捞起来,有人闻讯赶来,不可主动索要钱财,在世生人愿意给,就收下,不给,就算数,只当是积了一桩阴德,不然就会最少三年晦气缠身,不过尸体的亲人,不给钱,还不愿意请一顿饭,保管也会倒霉。

    约莫是姚镇和陈平安都瞧着面善,老汉起了话头后,便逐渐没了拘束,含糊不清的大泉官话说得愈发顺溜,主动与姚镇说了那捞尸的讲究,言语和神色之间,淳朴老汉也有了些笑意,“大人兴许不知,男人落水死了,肯定是俯在水面上,婆姨是仰着的,从无例外,在岸边看一眼,就晓得是男是女。拉上岸后,如果无人来收尸,就得帮着葬在水神老爷庙不远的一个地儿,再去庙里头上三炷香,在庙外边求一红布条,绑在手腕上,就算是做了善事,以后会有好报的。”

    老汉瞥了眼埋河水面,脸色沉重起来,“但是有两种捞不得,一种是死后直直立在河中的,无论男女,都不是咱们可以去捞的了,头发-漂在河面上,看不清脸,出钱再多,咱们都不敢去。再就是一些个投河自尽的黄花大闺女,若是竹竿子捞了三次,都没能捞上船,咱们就不能再管了,只要沾了手,没谁能有好报。”

    裴钱一开始听得津津有味,到后来听得她头皮麻烦,都不敢再看埋河一眼。

    老汉舒展眉头,憨厚而笑,“哪天不做水鬼了,就要找个日头大的时辰,来这岸边洗手,算是跟水神老爷打声招呼。”

    姚镇点点头,问道:“老哥这么多年,捞起了多少人?”

    老汉想了想,摇头道:“可记不清喽。”

    姚镇沉声道:“好人有好报,老哥莫要觉得捞尸这门营生不光彩,积德行善,好得很。”

    老汉赧颜笑道:“老大人一定是个好官,青天大老爷哩。”

    这已经是老汉最用心用力的一种称赞了。

    天色不早,姚镇笑着与老汉告别。

    陈平安说要再待会儿。

    到最后只剩下捞尸人老汉,陈平安裴钱和朱敛,其余所有人都返回驿馆。

    朱敛继续往下游走去。

    陈平安坐在老汉身边,笑着递过酒葫芦,“老伯能喝酒?”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最近更新 从笑傲江湖开始横推武道 神话之后 仙人消失之后 彼岸之主 五仙门 叩问仙道 修真高手的田园生活 玄鉴仙族 阵问长生 长生从炼丹宗师开始 魔门败类 我在凡人科学修仙 山河志异 武圣! 盖世双谐 修仙琐录 过河卒 剑啸灵霄 志怪书 托身白刃里,浪迹红尘中
最多阅读 诡异降临 剑来 知北游 仙逆 大师兄又出极品了 掠天记 蓁蓁美人心 正青春 低调在修仙世界 从县令开始的签到生活 九转混沌诀 神话之后 修仙:我能听到附近传闻 我能看到隐藏机缘 重生八零娇娇媳 彼岸之主 洪荒之截教仙童 从老鼠开始修仙 永恒国度 重生之都市狂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