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九百四十四章 何谓算计(第 3/4 页)

    三教祖师选择主动散道,是不容更改的既定之事,那么今天至圣先师每与你说一个道理,无论大小,不管深浅,每多说一句话,几个字,就都是一场你青同自己凭本事自求而来的机缘。在至圣先师这边,只要是诚心正意的言行举止,你青同又有什么可难为情的,至圣先师岂会吝啬指点你几句修行事,退一万步说,至圣先师是会骂你还是会打你啊?

    你倒好,是装傻还是真傻啊?

    至圣先师笑道:“行了行了,你就别为难青同道友了,一根筋埋头修行,也没什么不好的。”

    文圣一脉的嫡传弟子,一个个的,记仇是真记仇,护短也是真护短。

    吕喦调侃道:“心思单纯,也该有一些心思单纯的问题才对。可惜了。”

    至圣先师说道:“人之天性,不可过早拗扭,但是又不可不知道与理,只是具体落实在教化一事上边,也绝不可太过生硬。”

    “在你的弟子裴钱和学生曹晴朗那边,就做得很好。”

    “陈平安,你自己要小心某个前车之鉴,不要成为那种人,最终遭受一场君子之诛,不然到时候就不止是邹子等着你犯错,还会有礼圣来帮你纠错了。”

    “记住了。”

    因为陈平安知道至圣先师在说谁,是被至圣先师亲手诛杀之人,此人此事,在数座天下,都是一桩不小的公案。

    “但是你的传道授业解惑,有个不小的问题。陈平安,你知道在哪里吗?”

    “容易太像我。”

    就像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

    “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至圣先师摇摇头,“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走了一遭书简湖,让你怕了,畏手畏脚,好些个道理,在你心宅四处碰壁,相互掐架。虽说道理碰壁的闷声闷响即是良知。但是如你这般喜欢扪心自问,就太过了,一直用道理磨砺道心,虽说我知道你的难处,有自己的长远打算,但是不可否认,总有一天,一个不小心,是会出大问题的,届时邹子可就要来一句气死人的‘不出所料,果然如此’了。”

    陈平安说道:“我会小心再小心的。”

    吕喦突然说道:“既然至圣先师都在这里了,就不问问看,你自以为出乎私心以报私仇,到底可行不可行,此生必须要做之事,对错如何?反正如今至圣先师,打定主意撒手不管‘天下事’了,想必也不会拦阻你,可要说至圣先师都认可了,岂不是更加心安?”

    在黄粱派祖山那边,在与李槐分别之前,陈平安算是第一次以小师叔的身份,留给了李槐一份课业。

    是让李槐思考一个问题。

    假设你李槐是一个游侠,有天路过某地,遇到了一个在当地为非作歹、恶贯满盈的人,游侠深夜潜入,将其打杀了就此离去。

    而这个人的家族中,有个原本应该饱读诗书、去参加科举的儿子,从此心性大变,一辈子的追求,就是与这个游侠复仇,从一个原本心性尚可的读书种子,甚至将来有希望变成一个造福一方的好官,一夜之间,变成了一个在报仇路上绝不回头的执拗之人,在之后数十年间,犯下诸多罪业,一直在滥杀无辜,胜过父亲作为何止十倍百倍,直到他找到那个过路游侠报仇……

    陈平安给了李槐三个小问题,第一,这些因果,与这位被蒙在鼓里的游侠有无关系?第二,如果游侠可以事先知道会出现后续所有事,还要不要杀那读书种子的父亲,或是那晚就干脆将那读书种子一并杀死?第三,你李槐要是那个游侠,在面对复仇之人,有两个选择,一种选择是自己认错,对方就此收手,另外一种选择,是你不认错,那个昔年的读书种子大仇得报之后,就会继续一直杀人,那么你要不要与他认错?

    李槐当时问了一问题,游侠能不能在行侠仗义铲除恶人之后,就留在当地不走了。

    陈平安摇头说不行,要么你就得直接面对第二个问题,没有任何其它的选择余地。

    李槐头疼得不行,陈平安就说可以慢慢想。

    不过在吕喦看来,陈平安给李槐的这个难题,与陈平安自身处境,当然是两回事了,不能相提并论。

    至圣先师大笑起来,“我们都是读书人,要以理服人,以德服人。不言不语,事迹即理。”

    “归根结底,无非是纠结一事,我们心中,真正说服自己的道理,到底有无道理,是否称得上天经地义。”

    说到这里,至圣先师摇头道:“陈平安,你只是像剑修,太不像我们儒生了。”

    青同都有点担心陈平安了。

    这句话,分量可不轻!

    关键还是至圣先师亲口说的!

    至圣先师一手负后,一手轻轻按住栏杆,“要不是当时这件事影响极其深远,道祖离开了莲花小洞天,还拉上了另外那位,邀请我去那边商议那场万年之约,齐静春自己又下定了决心……”

    这位老夫子突然蹦出一句三字经。

    吕喦立即咳嗽一声,提醒至圣先师你在自己的儒家弟子这边,多少注意点身份。

    至圣先师冷笑道:“搁在咱们浩然天下,白玉京那俩王八蛋,一巴掌一个,但凡溅出点血,就算我不会打架。”

    吕喦笑道:“这种话,至圣先师说说就好,陈平安你听听就好。”

    人生世事多无奈,至圣先师也难免。

    齐静春在骊珠洞天的当仁不让,白也孤身仗剑赶赴扶摇洲,一人剑挑蛮荒八王座,醇儒陈淳安肩挑日月,不惜一死,拦阻刘叉返回蛮荒天下……

    此外还有那么多的文庙陪祀圣贤,书院君子贤人和普通儒生,那么多的山下将士武卒,在各自战场,慷慨赴死。

    这就像人间最得意的白也,在扶摇洲身陷重围的战场中,曾经说过一句,有些话,我说得,至圣先师都说不得。

    得是多么读死书的人,才会觉得只有强者才能开口讲理,才会觉得只有强者才配拥有道理。

    在我浩然天下,万世不易不移之物,不是至圣先师和书上道理,不是任何一位十四境修士,唯有千秋凛然的天地正气。

    青同听得头皮发麻。

    小陌倒是半点不觉得奇怪。

    因为知道万年之前,天地间最早那拨“书生”的脾气。

    身材高大的老先生伸出手掌,按住年轻人的脑袋,沉声道:“有人问‘以德报怨,何如?’有个老不死的家伙,也就是我了,我早就给出答案了,‘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在儒家历史上,曾经有过一段极为辉煌璀璨的岁月。

    天外,礼圣领衔,率领儒家陪祀圣贤,与龙虎山上代大天师在内的众多大修士,一起跨越星辰,主动追杀神灵余孽。

    天下,游士如云,尚未门阀林立,人间百姓多有雄健之气,血气方刚,恩怨分明,九世犹可以复仇乎?虽百世可也。

    而更早之前,浩然天下文庙尚未建立,老夫子昔年远游天下,教化人间。

    除了身边带着一大帮的嫡传弟子,也就是后来中土文庙七十二陪祀圣贤。

    此外,也千万别忘了至圣先师也是佩剑远游。

    只是后世有传闻,这把铁剑,被至圣先师送给了一位极为偏心喜欢的弟子,那才是一个公认……暴脾气的读书人啊。

    那么至圣先师为何偏爱这位学生,是不是就可想而知了?

    又有个如今已经无法考证的小道消息,说至圣先师当年腰间悬佩的那把长剑,名字就一个字,德。

    假若真是如此,那么这种……以德服人。服不服气?谁敢不服气。

    “我要与你说一句对不起。”

    一样的道理,有老秀才在,至圣先师不好开口说这些。

    年轻人茫然抬头。

    “当年寇名离开白玉京和青冥天下,来到我们浩然天下,其中分身之一,要在骊珠洞天证道,是亚圣帮忙捎话,也是我亲口答应下来的。”

    年轻人低下头。

    “为何敢怒不敢言,甚至不敢言也不敢怒?好没道理的事情,又如何?”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最近更新 从笑傲江湖开始横推武道 神话之后 仙人消失之后 彼岸之主 五仙门 叩问仙道 修真高手的田园生活 玄鉴仙族 阵问长生 长生从炼丹宗师开始 魔门败类 我在凡人科学修仙 山河志异 武圣! 盖世双谐 修仙琐录 过河卒 剑啸灵霄 志怪书 托身白刃里,浪迹红尘中
最多阅读 剑来 异香 剑啸灵霄 仙逆 玄鉴仙族 武圣! 神话之后 彼岸之主 修仙从摆地摊开始 修真门派掌门路 谋局 不朽凡人 冰河洗剑录 志怪书 飞剑问道 长生从炼丹宗师开始 中州录 洪荒:截教副教主 过河卒 天行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