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三百四十一章 河上金桥(第 1/4 页)

    北行路上,风平浪静。

    大泉王朝武运昌盛,最近的数十年,只有边军欺负别人的份,南边的北晋,和北边的南齐,都吃过很多苦头,若非三位皇子扳手腕,争夺龙椅一事,几乎都快要明刀明枪了,牵扯了大皇子许多精力,使得这位坐镇北边的刘氏庶长子,不得不中止了一场既定的北伐,以免不小心打下了南齐千里疆土,自己也元气大伤,失去大势,岂不是给蜃景城的新帝作嫁衣裳?

    还有东西两边接壤的四五个小国家,其中一个国家的君主以侄子自居,敬称大泉皇帝刘臻为叔皇帝,还有一个直接沦为了大泉藩国。

    队伍每三十里一停,要给战马洗刷鼻子,这个时候,姚镇都会离开马车,去跟陈平安闲聊几句。

    一来二去,嫡孙姚仙之就跟陈平安熟悉了起来,不过这块“姚氏璞玉”在陈平安身前,很拘谨。

    姚仙之今年才十四岁,却已经在边军待了三年,第二年就成为正式斥候,此后凭借军功升为伍长,自幼跟随家塾夫子学习兵法,却不喜好夸夸其谈,少年老成,很受家主姚镇的器重。

    姚仙之毫不掩饰自己对陈平安的仰慕,当初山谷之中,被两名山上修士追杀得惨绝人寰,正是陈平安横空出世,救下了爷爷姚镇在内的边军子弟,一拳就打得那位身披甘露甲的可怕宗师,倒退出去,面对一位杀力无穷的恐怖剑修,更是应对自如。

    姚仙之对陈平安,后来又听姚岭之说了陈平安在客栈的壮举,又砰砰砰三拳当场打死了申国公之子,敢跟御马监掌印李礼对峙,姚仙之愈发佩服得无以复加,恨不得自己每天给陈平安牵马喂马。

    陈平安对姚仙之印象很不错,山谷浴血奋战,披甲少年的坚毅眼神,让人记忆犹新。

    只是姚仙之大概是为了跟他套近乎,总会没话找话,经常蹦出一些不太好笑的笑话,比如南齐在北边、北晋却在南方,还说有些擅长写边塞诗的文豪,最向往大泉边军中的姚家铁骑,其中有一位诗坛巨擘,想要拿诗词换取一匹甲等战马,给他爷爷拒绝了,便怀恨在心,回去之后,在京师诋毁姚家边军十年之久,姚仙之信誓旦旦说到了蜃景城,一定要会会那位先生。

    陈平安不怎么搭话,倒也不厌烦。

    姚氏这一辈人中,最有武学天赋的姚岭之,对陈平安的观感颇为复杂,既感恩又敬畏,心底还有些不服气,又是位正值妙龄的少女,所以不太愿意跟着姚仙之一起,凑到陈平安身边。

    陈平安之前就骑过马,在藕花福地之中,还曾经陪着老道人骑过驴子,所以知道说书先生和演义小说上,那些所谓的日行千里,都是蒙人的,一般的世俗王朝,驿站传递军情箱本的八百里加急,确实做得到,不过需要换人且换马,驿路上撞死人无须负责,只是这么跑一趟下来,往往伤马极重,即便钉了马掌,还是可能会直接把马蹄给跑烂了。

    负责接待的沿途驿站官吏,以及驿站所在地方郡县衙门,都十分上心,毕竟是征字头的大将军,姚家铁骑的老家主,而且这还不是什么解甲归田,而是赴京就任兵部尚书,天子倚重,从边关砥柱成了朝堂栋梁,姚老将军伸出一根小拇指,估计就能捻死几个小县令,谁敢不当回事?

    姚镇迎来送往,疲于应酬,谈不上对地方官员有多热情,可也不曾流露出丝毫跋扈气焰,几乎不会拒绝任何一位刺史的宴请,至于郡守的盛情邀请,偶尔会借故推辞,县令当然是没这胆子,为一部尚书擅自摆开接风洗尘宴的。

    陈平安不会参加这些宴席,裴钱倒是想要削尖了脑袋往里头钻,有次只是听过了姚仙之讲述那些菜名后,就开始嘴馋,要流口水。奇怪的是,姚镇次次都会带上姚岭之、姚仙之,唯独忽略了那位好似将车厢当做深宅大院的姚近之。

    这次途径一座名声不显的郡城,竟然是净土扫街的架势,陈平安依旧没有参与其中,只是带着裴钱朱敛两人离开驿站,打算购置一些琐碎物件,比如一枚玉簪子。但是姚近之破天荒离开了驿站房舍,要与陈平安他们同行逛街。

    她依旧戴着那顶施裙及颈的雅素帷帽,其实之前队伍停留,只要没有外人在场,姚近之就会摘掉帷帽,陈平安见过她的面容多次,确实长得漂亮,姿容犹胜女子剑仙隋右边,依循朱敛的玩笑话,姚姑娘这般倾国倾城的相貌,在藕花福地他朱敛作威作福的几十年里,没能遇上一个,听说后来有个叫童青青的镜心亭小姑娘,不知能否与姚近之媲美,当时陈平安点头说有的。

    朱敛便说世间女子颜色,若以百文钱计算,那么姚近之与童青青,怎么都该有个九十多文钱。

    陈平安不愿在背后议论别人的长相,心中只有一个想法,便是这些女子生得尽善尽美,不过是百文钱,在他心中,姚姑娘那可就是谷雨钱、金精铜钱了。

    所以陈平安遇到了姚近之这样的姑娘,也就只是遇见了而已。

    陈平安要买簪子,姚近之说是郡城有条孩儿巷,专门售卖古董珍玩,她循着某个小道消息,想要在那边寻找瓦当,和一种名为怀镜的古老压岁钱,朱敛则喜好志怪小说,至于裴钱,只要是值钱的物件,她都喜欢,都想要,只是跟在陈平安身边,好似天生的阴鸷性子,给磨掉了大半,成天只求着陈平安让她当账房先生,就像钟魁在客栈差不多,哪怕兜里只有个几两碎银子,她就心满意足了。

    陈平安根本就没理她,腰有十文钱,必作振衣响,说的就是裴钱。

    这座郡城为了迎接姚镇,花了很多心思,姚近之在去孩儿巷的路上,给陈平安解释了其中缘由,郡守是姚家边军出身,机缘巧合,退出边军后,开始在地方上仕途攀爬,听客栈三爷说当年是一个很有志向的年轻人。

    走入街道极长的孩儿巷,各色铺子都有,除了正儿八经的店铺,还有好些个包袱斋,穷酸秀才模样的,多半是家道中落的,鬼头鬼脑的,多半是包袱中物件来路不正,走了旁门路数,或者干脆就是梁上君子。

    街上这些上不得桌面的包袱斋交易,陈平安觉得很有意思,双方有了买卖意向后,便去往一个僻静角落,也不嘴上谈钱,只在大袖之中比划价钱,姚近之笑言此举被戏称为“笼中对”,除了关于象征铜钱、银子的独有手势之外,数字也有讲究,食指窝成钩形就是九,食指中指相叠为十。

    在这条孩儿巷,陈平安三人各有收获,除了裴钱。

    姚近之得偿所愿,购买了一堆历朝历代的古老铜钱,被誉为名泉,价格有高有低,这没什么,当姚近之在一座小铺子找见了几块瓦当,有饕餮纹的,写有吉祥语的,还有一整套四神瓦当,哪怕隔着帷帽白纱,陈平安都能感受她的惊喜。

    出门后她便多出了一只包裹,陈平安说了句帮忙背的客气话,姚近之赶紧拒绝了。

    朱敛买了两本披着志怪外衣的才子佳人小说。

    陈平安则买了一枚白玉螭龙发簪,素身,并无篆文,龙纹简洁流畅,陈平安一见钟情,却觉得有些贵了,掌柜竟然开价八十两银子,说这是前朝一位制玉大家的手笔,只是没有落款而已,不然三百两都不卖。若是大隋求学那会儿,陈平安掉头就走了,今天之前,咬咬牙还是会买下。

    好在姚近之上去一番言语,给砍价砍到了三十两银子,大致意思是自己就收藏有那位大家的一件传世玉雕,是一株水仙花,那才叫玲珑奇巧,对于此人雕琢手法,她再熟悉不过,又对螭龙玉簪的材质一通贬低,说得掌柜哑口无言,悻悻然给那位大家闺秀腰斩了价格,将玉簪卖于陈平安。

    出了铺子,陈平安拿着小锦盒,先谢了姚近之的帮忙杀价,然后忍不住苦笑道:“给姚姑娘这么一说,怎么觉得这支簪子,三十两银子都不值?”

    姚近之沉默片刻,等到走远了铺子,她才轻声笑道:“簪子真是那位啄玉大家之作,别说三百两银子,五百两都值得入手珍藏,而且此人推崇玉质不佳者不治,你这簪子材质极佳,好到了让他认为是‘美玉材质最佳者,锟铻刀不敢落在美人脸’的地步。只是世间美玉,好不好,大家都看得出来,具体有多好,就难说了,何况各人趣味不同,很难有个定论。”

    朱敛笑着点头,不知是赞赏姚近之的学识,还是认可那位啄玉大家对待美玉的态度。

    陈平安将锦盒收入袖中,笑问道:“姚姑娘真有那玉雕水仙?”

    姚近之笑道:“那些说辞,都是书上照搬来的。”

    那就是没有了。

    裴钱翻了个白眼,她原本还想着今后要多拍拍马屁,说不定哪天姚近之一个高兴,就把那棵水仙玉雕送给她呢。

    姚近之又说道:“说辞确实是书上的,可那件玉雕,是我小姑姑的嫁妆之一。”

    -->>(第 1/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近更新 从笑傲江湖开始横推武道 神话之后 仙人消失之后 彼岸之主 五仙门 叩问仙道 修真高手的田园生活 玄鉴仙族 阵问长生 长生从炼丹宗师开始 魔门败类 我在凡人科学修仙 山河志异 武圣! 盖世双谐 修仙琐录 过河卒 剑啸灵霄 志怪书 托身白刃里,浪迹红尘中
最多阅读 诡异降临 修仙从摆地摊开始 正青春 知北游 星戒 蓁蓁美人心 大师兄又出极品了 一渣到底[快穿] 钧天道祖 误惹豪门:爵少的迷糊新娘 掠天记 我是仙 剑来 地球修真者 魔门败类 仙炼之路 原来我是道祖 明末阴雄 大奉打更人 盖世仙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