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九章 接人(第 3/4 页)
阿罗伸手抹了下眼睛,眼眶湿漉漉的,嘴唇嘟了起来,“那以后,我们再也不跟二十一婶子她们出门了。”
郑绥重重地点头,应了一声嗯,伸手摸了摸阿罗的头顶。
阿罗才微微咧了下嘴。
到了晚上,郑绥还是拉着阿罗和九娘一起去了中堂那边,与卢娘子及诸葛娘子,一起用晚饭,毕竟卢娘子和诸葛娘子是七郎君留下来照顾她们的,再退一步讲,她们兄妹初来乍到,在南地,立足未稳时,还有很多地方要依仗着四叔公一家子。
然而,晚饭结束,也没有多余的话,早早地就回了房。
夜里歇下,采茯替郑绥放下帐子时,还是犹豫了一下,细声地问了句,“小娘子,下午出门的事,不告诉诸葛娘子她们一声,是不是不太妥?”先时她也在屋子里,九娘十一娘说的事,她也听到了,虽觉得缙小郎的行事,是有些过于荒唐,但终竟如今一起同行,缙小郎是十娘的兄长。
郑绥轻嗯一声,没有立即说话。
这件事,于情于理,是该说一声,原本她也是要说的,只是临时改了主意,如今想着,由她说,总比从别人口中知道的强些,沉吟半晌,方道:“明儿早食后,我会问问诸葛娘子有关外郎父亲生辰的事,顺便把外郎的事说说。”
只是关于王十二郎,瞧着郑缙上赶着讨好的劲头,郑绥却不想提及。
郑绥想起晚上时,重新翻看建康著姓的谍谱,有关琅琊王氏,有关王十二郎,王氏显赫,一门之内,出仕为宦者,不计其数,王家人几乎占据了建康的半个朝堂,而王十二郎,又是长房嫡支中的皎皎者,少时便以学尚知名,善玄谈,通佛理,工草书,风/流冠绝江左,名誉当世。
他父亲,是大楚的中书监,长兄为尚书左丞,叔伯兄弟子侄,个个皆是俊才。
也难怪,到处都有人上赶着讨好。
且不说郑缙,便是步七郎,也是因为王十二郎近来要收集古隶书体的字帖,才想起外郎的那本《春秋左氏传》,以至于不惜强买。
只是当世重风骨,郑缙这样的行为,注定令世人鄙夷。
是不是一旦离开了旧地,安土重迁后,便把家族操行风骨等旧有传统全给抛了……
采茯瞧清楚郑绥意思,“那等会儿,婢子派人去和长庚交待几句。”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