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章 河内董卓(第 2/4 页)
他少年时成长于凉州,好任游侠。曾于田间耕地时,拾到一把刀,刀上面没有文字,四面隐起作山云文,斸(zhu)玉如泥。
到了青年,董卓已是臂力过人,常年身配两套弓箭,随时可以左右开弓,混迹于各个地界,挥斥方遒,无所畏惧。
那时的他是一个“义”字当头的热血青年,人生信条就俩字:仗义。
他经常跑到羌人辖区内混个脸熟,凭借着堪比出老司机的口才,赢得了众多豪强大佬的好感。
桓帝末年,任职羽林郎的董卓跟随“凉州三明”之一的张奂,共同讨伐叛乱的羌人。战场上,董卓勇悍彪武,表现十分亮眼,在众多将领中迅速脱颖而出。
身经百战,战功赫赫的董卓连连升迁,平步青云,官至河东太守,朝廷为此还专门赏赐了他九千匹细绢。
面对朝廷丰厚的赏赐,董卓摸着自己的良心,说了一句:“为者则己,有者则士。”
立功的虽然是自己,但赏赐则全部属于将士们。
这番表白过后,三军将士一帮糙老爷们儿感动得无以复加,恨不得立刻为了他浴血疆场。
董卓的运势很好,也很不好。
在他事业蒸蒸日上的时候,最喜欢的儿子,殁了。
自此之后,董卓性情大变,躁戾嗜杀,好在儿子还留下个满月的孙女。
也就是坐在门槛上的小姑娘,董白。
可以说乃至整个河东,就只有小姑娘一人,不惧董卓。
小姑娘独自生着闷气,董卓掰开孙女的小手,讨好的说着:“是谁欺负咱们家的小灵犀了,跟阿翁说,阿翁帮你出气。”
仆从婢女们‘扑通扑通’的跪倒一地,颤慄着身子,惶恐至极。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