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8章 风云突变(第 2/3 页)
巴尔干联军组成之后就出兵俄国,他们的老冤家土耳其也跟在后面凑一个热闹。这些国家对俄国人的仇恨不比中国少,这一次逮住了欺负老毛子的机会,一个个当真是兴奋之极。特别是他们的后面还有德意志帝国的支持,即便法国极力的想阻止这场战争的爆发,但是在共和三年七月,他们还是攻入了俄国的领土。
巴尔干联军一共五十余万人,土耳其这一次出兵二十万,两支部队各走各的,虽然一起出兵,却没有任何的同盟关系。
战争一开始的情况和各个国家预料的一样,尼古拉二世虽然号称是目前俄国几支部队中兵源最多的一个,但是他除了士兵之外他什么都没有。而且那些士兵对沙皇的信仰早已经破灭了,联军和土耳其部队一路高歌猛进,如行军一般的把那些曾经威震欧洲的俄国大兵打的落花流水。
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联军兵力逼近俄国的千年古城基辅,损兵折将的尼古拉二世已经无力回天,上百万的部队好像是纸糊的一般。这个时候巴尔干联军更是气势如虹,在他们看来俄国兵力最多,兵源素质最好的尼古拉二世的部队都如此的不堪一击,那么俄国就已经不可救药了。
德国人看看火候差不多了,还装模作样的出来调解战争,威廉二世想仿效杨小林在西伯利亚的做法,在俄国弄一块德国人的殖民地出来。他煞有其事的把所有的参战国都叫到柏林来谈判,想拟定一个柏林条约。
德国的意思是让巴尔干联军和土耳其的部队稍微往后撤一点,给尼古拉二世剩点地方,然后尼古拉二世就在那里呆着吧,虽然你以前对我们德国的态度很不友好,但是我们不跟你计较,以后你的安全我们德国来保证。
算盘就是这么打的,尼古拉二世还真到柏林来了。所以说一个要是没救了,你怎么帮他都是不行的。他还真打算在条约上签字,眼看着德国人的意图就要得逞的时候,这一段时间一直没有什么动作的托洛茨基同志站出来了。
他这次跟日本学的,也没宣战,就在巴尔干联军和土耳其部队正准备庆祝胜利的时候,红色政权的百万士兵扑向基辅。这一次同志们准备的相当充分,基零斯基将军带着十万士兵走直线直奔基辅而来。
到了基辅城下也没说别的,凭着他以前在俄国军队的威望,告诉守卫基辅的那些俄国将军,尼古拉二世现在要卖国了,你们是跟着他一起做德国人的奴隶,还是跟着我们无产阶级为了俄国而战斗?
守城的那些士兵放下了自己的武器,把基零斯基将军迎入城中。沙皇的旗帜终于落下了,鲜艳的红旗顿时飘扬在基辅城头。
阿克伯利尔将军带着二十万士兵直扑南线的土耳其部队,土耳其部队的士兵都准备回家了,猛然遭到打击之下根本无法抵挡俄国人的攻击,整个防线被阿克伯利尔一个星期之内击退了五百多里,二十万土耳其士兵损失过半,无力再度发起攻击。
南线的战斗也是一样,俄国的士兵现在只能算是三流的部队,但是要知道那些巴尔干联军也是上不了台面的,除了保加利亚的部队稍微好一点之外,其他国家的部队基本上也是打仗靠别人提供枪炮的状态。
虽然乌克兰人民给了联军莫大的帮助,他们勇敢的替联军挡住了俄国人的第一次攻击,让勃鲁西诺夫将军的闪击没能闪成,不过烂泥扶不上墙说的就是那些巴尔干的联军。
那些家伙本来就对俄国军队有一种恐惧感,虽然这一段时间在尼古拉二世的身上他们找到了不少自信,可是当红色队伍在共产党员们的带领下一个个悍不畏死的朝着他们冲上来的时候,那根深蒂固的恐惧让本来就没有统一指挥系统的联军整个开始朝后退去,谁都想让别的国家的部队顶在前面。
勇猛的乌克兰人民白白的牺牲了,干掉了这些“叛徒”之后,勃鲁西诺夫将军看到巴尔干联军军心涣散,也没有做出大包围的迂回动作,勃鲁西诺夫很清楚,这个时候把对方逼的无路可走,对自己没有丝毫的好处。
-->>(第 2/3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