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课堂风波(第 1/3 页)
桃源迷返,谁知春浅。银鹃艳、漫山开遍。
雨荷犹记,绽开花纸伞。恰似云霞送暖。
羁旅途中,何处采莲歌传。归程路,来鸿去燕。
向晚起风,吹得箫声乱。海角天涯渐远——
调寄《明月逐人来·童年记忆》
阳春三月,桃花盛开。
一座别院依山而建,山坡上栽满了桃树,桃花绽放,迎风送香。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缓缓地从别院门前流过,别院对面山坡上层层梯田排列,人们正忙着耕田播种。
正是暖风熏得游人醉的春光时节,成群的燕子时而从别院门前掠过,却被别院里传出的朗朗书声惊得四散飞去。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五十几个髫龄童子正端坐在别院正厅里的书桌前,摇头晃脑地随着一位老夫子吟俄着。
老夫子留着三绺长须,瘦骨嶙峋的身板仿佛随风一吹便会倾倒似的,一双迹近三角的眼睛因睡眠不足而布满了血丝,因上门牙掉了两颗,每当他张口吟俄时,便好像风箱漏了风,咬音嚼字稍显模糊了些,在他口中念出来的“知”字,听起来反倒更接近“痴”字的读音。
坐在最后一排靠厅门边的一个年约八九岁的童子,趁着老夫子背转身时,蹑手蹑脚地跟在老夫子后面,夸张地模仿着老夫子的动作与神情,一边还向着其他的童子挤眉弄眼。童子们顿时哈哈大笑起来,全都无心再往下吟俄。
老夫子迅捷地转过身來,伸出右手便稳稳地揪住了跟在他身后捣礼的那名童子的左耳朵:“又是你!孺子不可教也!风朗云,给我坐回原位去!”
但见那名叫风朗云的童子,脸如冠玉,唇红齿白,目若朗星,好一个粉雕玉琢般的儿郎。此刻他赶紧摆脱老夫子的“魔爪”,朝着大家伸出舌头,轻轻“呜噜”了两声,神情顾盼间奕奕生辉,却又带着些许顽皮,转眼间,一路小跑,已溜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
“风朗云,你给大家解释一下,人不‘痴’而不愠的“愠”是何意?”
风朗云伸出右手搔了搔小脑瓜,一对清澈如水的眼珠子骨碌碌地转了几圈,然后顽皮地回应着老夫子:“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即使别人不了解我,我也不犯不着去头晕。”
风朗云这种别样的解释一出口,顿时又惹得其他童子前俯后仰地“哈哈”大笑起来,课堂上原本严肃而沉闷的气氛,被童子们的笑声扫得踪影全无。
-->>(第 1/3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