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九、这就是大唐(第 2/4 页)
这条通知是以口头和书面等形式传递出去的,让原本那些如丧考妣的王郑世家心头一松。果然,这李唐的皇帝并不是一定要与世家为敌的。
一时间,那些家族培养的子弟,纷纷前往官府投效。
对于一个社会来说,最缺的是什么?
大唐朝堂上有明确的阐述——人才。
这些读过书,识得字的文化人,最低也能写写画画,传递个消息,来多少都不算多。
但是,只要来了,都会有任务。
“陈兄,这随团督促修建水塘是什么意思?”
一位世家子弟不解的问,他可是乡绅之家,家境殷实,这随团督促,是要下乡?还是要破财消灾,撒钱去让那些百姓修塘?
“吴兄弟,我辈青年要有志向,要以天下兴旺为终身之追求。”
那位陈兄是长安城中大家子弟,所以这位吴姓书生才会低声相询。
其他几位子弟闻言点点头。
他们这些人,都是读过圣贤书的,窝在乡村,与那些百姓为伍,每日只算计些营收,实在是感觉无趣。
“志向再远大,也要脚踏实地。如果只是一心当官作威作福,那还不如在乡下种田。所以,我们面对考验,就一定要战胜它。”
那陈姓书生指指一众官员身边,那些同样穿着儒服,却与各阶官员一同出入的书生,不无羡慕的说道:“一身青衣儒服,却能出入官场,一展所学。早早观摩一身本领,他日若是为官主政,必能得心应手,这才是我辈楷模。”
他来自长安城世家,家族中最有名气的,就是那位已经出入朝廷,却依然白身的大公子,陈谦。
陈谦现在虽是白身,但他在大唐的名声比那些朝堂大员还响。“大唐精英团”的执掌者,虽没有权利,大家也只是自发的聚在那杆大旗下。但有时候,他的话,真的管用。
陈家子弟,谁不以大公子陈谦为荣?
而大家伙,就算不能为大公子争光,起码不能为他抹黑不是?
早听说大唐的读书人心气高,受到百姓的爱戴,在官府的话语权也高。这次看来,果然如此,那些书生在朝廷官员面前也是不卑不亢,有礼有节的。
“那陈兄,不知这任务,如何完成?”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