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妹找郎来泪花流(第 1/4 页)
漫山遍野的嫩麻,山顶上开了小塘,用竹管连了下面每一层梯田。
山下不远处,是一排排的房屋,那不是人住的,是给小猪仔们住的。
因为男人们都去了工地,这些小猪仔都是孩子和妇女们照看。
“看这小花,多能吃啊,圆滚滚的肚子。”
一个八九岁的女孩子,指着栏里最能吃的小花猪说道。
“我们那一栏的小黑,那才叫会吃。我昨日抱了一下,都抱不动了。”
“好了好了,我们去将这些麻叶送到灶房,我们也该吃饭了。下午还要习字呢。”
孩子中间,最大的那个丫头小大人似的吩咐着。一边背起竹篓,带头往不远处冒烟的食堂走去。
百姓的日子还是苦的。男人们都去做工,省下口粮来,起码能让家里多熬些日子。
好在新来了区长,见百姓青黄不接,便向县尊大人申请,建起了大食堂。
三五个村子建一个,将各家的粮食收去,然后搭上些野菜,县里再送来些米面,凑活着每天两顿面糊。至少不会有人饿死,百姓都是感激得很。
只有孩子们好些,每天还有一顿干的。那还是区长说了,孩子们长身体,要多些吃食。
前些天,送来的粮食多了起来,还有些鸡蛋、肉食。
据说是前方的大桥通了,行商多了起来,慢慢的,日子会越来越好过。
确实,村子里的男人们虽然没有回来,但托了人带回来不少钱,家家都是欢天喜地的。
那些庄子上的工程队肯卖力的,送回的东西就更多了。
虽然现在用不上了,但冬天一定暖和的羊毛手套,江南那边流行的簪子,据说长安城那边都穿的小夹袍……
那些男人们,还叮嘱了,家里孩子,一定要让读书识字。
因为工程队每天下了工,还有先生讲课。先生讲天下大事,讲历史传记。还教识字。
那几个婆娘手里握着家里男人写的歪歪斜斜的几个字,虽然不认识,却别提多幸福了,谁来都让看看,不会念,也不给人碰。
读书啊,往上三辈子,都没有读书人的穷百姓家,竟然能写出字来了。
-->>(第 1/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