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上官两大人(第 1/3 页)
大家向那个说话的声音看去,见正是大学士闾丘伟晔。
郑太后一脸的不耐烦,道:“你有什么办法?”
闾丘伟晔一举护板,躬身道:“启禀太后娘娘,臣以为现在的模式变不得。最好的办法就是仍然按照先皇留下的辅政模式运行,由太后娘娘监国,列位辅政大臣摄政。”
郑太后仿佛遇到了救星,本身她对闾丘伟晔烦的不行,但听到这番言论看他顺眼多了。她故作沉思状,然后用眼睛瞟向在座的摄政大臣。端王和穆王已知今日若是执意废旧帝自立的话,无论立谁都会立即引起血战。所以只得先行保持现状,待时机成熟时,将对方一击致命,然后顺理成章的自立为帝。
郑太后见端王和穆王坐在那里不动,也未提反对意见,就道:“那就按大学士所言,先维持现状。”
郑太后最后做了决定之后,朝堂仍然一片肃静,没人提出不同意见。郑太后这才如释重负般赶忙将这个事情翻过去,免得端王和穆王变卦,也免得哪个不开眼的大臣在提出什么问题,令两派再次开仗。郑太后故作威仪的道:“听说南越国派使臣来访,现在朝中混乱,需要派一个权臣负责国事接待,全权处理和南越国的关系。不知哪位愿往呢?”
丞相上官博达见京中如此局面,身陷其中难免树敌,听到太后一说,就感觉抽身的机会来了。所以,他立即起身拱手道:“启禀太后娘娘,老臣愿负责这次对南越国使臣的接待及国事谈判。”
郑太后见上官博达请这个差事,一来他正是合适的人选,二来也便于在外围安排个力量,若是皇帝真的坠马死了,两派争斗,少不了一只京外的力量作为奇兵。于是道:“本宫也正有此意,让丞相担此大任。端王、穆王,列为朝臣还有什么不同的意见么。
其他朝臣一见上官博达讨这个差事,论权威哪个能及。端王和穆王听了,也都不愿在此紧要关头离开京师,所以也没异义。
郑太后道:“上官丞相本宫赐你金牌一道,全权处置与南越国使臣会谈一事。”
大太监总管马忠孝双手捧着金牌走到上官博达近前,上官博达接过金牌,道:“臣谢恩。”
郑太后又拉家常一般道:“上官丞相,可令御林军都尉调御林军入城,帮助城防军寻找皇帝。”
上官博达道:“臣领旨。”
穆王一见,暗觉大事不妙,御林军统帅都尉是上官博达的胞弟上官博通,可以说也属于后党一派。到时候自己在京师全无力量与之抗衡,若是皇帝真的死了,到时候难免和端王争夺皇位,如果御林军在城内,自己岂不是只能引颈受戮。于是眼珠一转,奏道:“启奏太后娘娘,南越国使臣来访,臣觉得有必要保护使臣的安全。臣建议派郡马白贝勒负责使节团的安全。”
郑太后不好拨了穆王的面子,道:“准奏。”
朝议完毕,其它朝臣没有其它事情奏报,就散了早朝各自回府。
……
御林军的军营本来驻扎在城外,与都城成犄角之势,负责京师的防卫。但是一来没什么战端,二来京师附近地区也没有什么起义军之类,上官博通就不必日日住在军营。所以他安排了各营的统领负责日常操练,自己常住在京城的家中。白天到军营处理公务,晚上既归。
-->>(第 1/3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