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我做了个梦(第 4/4 页)
泠风讪笑着道:“久不下雨本来就是天气原因,与其让陛下背这个黑锅,不如还是把责任推回给老天自己吧……”
李淳风与马周对视一眼,不让陛下背黑锅,就敢让老天背黑锅,这才叫胆大包天……
总之在这事上三人算是达成了共识,就按这个荒唐的说法编写谶言。
李淳风清了清嗓子,开始说重点:“泠风刚才说到防灾抗旱之法,这确是问题根本,泠风既有此说,可有对策?”
李淳风本来只是试着问一问,但果然就看到泠风点了点头,他心中百感交集地听着泠风开始讲述,“我以为,渡灾主要二策,一为防,二为赈。先说防,防有二途,第一取水,第二节水。取水者,便是打井。久旱无雨,若要用水最有效的途径便是打井取水,因此可指导百姓更合理有效地打井,只要提前打好水井,干旱时合理分配便不致断水,百姓自然安定。”
“节水者,也有二法,其一是修建涝池和水窖。从现在到夏,不可能一直无雨,甚至还会有几场雪,这些雨水雪水应想法收集存储起来,可在村旁地势较低处或山坡浅凹地挖坑筑梗,拦截和存储山上和道路上的流水,经澄清后便可供人畜饮用,也可用于灌溉。”
“其二,便是节省灌溉用水和改善栽培之术。北方种植习惯大水漫灌,可改宽畦为窄畦,长畦为短畦,长沟为短沟,控制灌水量,同时选择作物生长的关键时期灌溉,这点可多询问经验丰富的老农;栽培之术如深耕深松,使深层土壤变活,增加透水性,以土蓄水。在作物生育期中在株行间进行表土耕作,疏松表土,同样也是为了增加土壤透气性,还有比如将秸秆粉碎后铺在作物行间,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可惜啊,目前的条件微灌、喷灌、管灌技术都用不上……那才是真的节水啊!
“再说赈,赈可分官赈和民赈,官赈自然便是朝廷抚恤,若朝廷能早知大旱而提前调拨分配好粮食,而不是等到灾情严重时再做处理,就能避免饿死人命,同时官府有举措,百姓便更心安;民赈则要靠各地方乡绅富户,若这些人能出钱出粮,及时接济百姓,也能活人无数。总之,赈的关键就是提前备好粮食,及时供应灾区,保证灾区百姓平稳渡灾。”
说着泠风又拿出几张纸,递给二人,道:“这是详细的说明,还有打井时如何寻找水源的一些方法。”
马周与李淳风早就听得七荤八素云里雾里,其它的知识也就罢了,农业方面的他俩根本就是睁眼瞎,泠风说的前半截还能听得明白,到了灌溉栽培什么的他们是一个字都没听懂。这时候晕乎乎地接过纸来,大略扫了一眼,果然言之甚详,后面还附着一篇[打井——寻水之术],写满了如“大山低嘴下,打井挖泉水量大”“大山突一咀,打井多有水”“两山相接头,下有泉水流”等十几条找水方法,后面各自附着详细解释。
其实泠风对自己写的关于农事的那部分东西也是一知半解,毕竟她也从来没下过地,她只能想着到时候多找几个老农来仔细问问,逐条参照对证一下,可别生搬硬套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不说李淳风和马周再一次被泠风深深震惊,回过神来后三人便开始仔细商议整个行动的计划,确定每一个步骤都能尽在掌握万无一失。泠风这才知道,制定这么一次行动需要考虑如此之多的细节,从百姓到州县再到朝堂,不能有一处闪失,任何变故都要备下应对之策,真可谓是方方面面事无巨细。
一直到深夜,李淳风和马周还在商讨,泠风终于撑不住自己又先睡去了。第二天醒来,她便看见几上满满一纸计划书,忙拿过来逐条仔细查看,不由赞叹不已,足可见马周李淳风二人定策之精密,考虑之深远,确是经世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