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隔窗(第 2/4 页)
回家路,赵启谟没有经过海港,他以往喜欢海港,是因为可以看大海,也因为他喜欢风帆,现在已不觉新鲜。
近来,不知为何,又想起在京城的生活,无拘无束,无忧无虑,还有众多相处甚欢的朋友。
肩披晚霞,赵启谟行至西灰门口,才从恍惚中回过神来,抬头一看,正是李果家宅。
这房子仍旧破破烂烂,歪歪斜斜。
果贼儿不在家,他在长宜街。
有时,果贼儿,还是会逾墙,攀爬屋檐,窗户。赵启谟知晓,果贼儿娘亲禁止这些举止,不过管制不住果贼儿。
未蒙教化,自有未蒙教化的好处,无需受礼教的束缚。
再过几天,赵启谟就十三岁了。
父亲十三岁的时候,就已在州学就读,可算是神童;兄长差些,可也在十五岁时,就已在京城享有文名,广受赞誉。
在这商贾子弟遍地的地方,在这小小县学里崭露头角,实在不算什么。
回到家中,赵爹不在,应酬去,赵夫人过来嘘寒问暖,让仆人准备晚餐。
在餐桌上询问功课,问得也不详细,启谟读书,赵夫人放心。
“期末,娘给你做了两套冬衣,晚些时候老礼拿来,我让清风喊你。”
赵夫人平日在家,闲得无事,要么读阅,要么到院中看花,要么就是张罗儿子丈夫的衣食。
“前些日子不是才做套冬衣?”
正穿在赵启谟身上,京城来的料子,纹样款式时髦,连王鲸都过来问这是哪家衣店的裁缝制作的。
“牌坊前那家衣店,进的一批布料相当不错,你还没有过年新衣,就又让多做两套。”
赵夫人掌管着一家财物,向来奢靡,启谟又极受她宠爱,平日衣鞋,哪一样不是最好的。
“娘,那我先回房歇息。”赵启谟起身鞠躬,登楼回房。
西厢有三间房,住着赵启谟和书童,这里安静,空寂,适合读书。
去年,来闽地,赵启谟的书有一箱。在这里住下一年,不觉又买了许多书,堆满床头。
赵夫人一日过来收拾,便说,也该有个书房。
于是第二日,请来两位木匠,来到西厢空置的那间房,弹墨锯木,构建书架。
书房就在赵启谟寝室隔壁,窗户朝东。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