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打工第一天(第 2/4 页)
“你已经买下了,这是你家!好、太好了,老火满意,呵呵。你领我来这里不会是让我住这里吧?”易扬名一看到这种别具民族风味的吊脚楼就非常喜欢,要是能在这种吊脚楼里住上一阵子,感受一下,可就太好了。就是不知老同学的意思,急忙询问。
“只要你满意就行,我领你来这里就是看你喜不喜欢住这种房子,不喜欢的话,只好再给你找别的住处了。”
“就这里了,不用再找别的住处了,我百分之二百满意!”
“那好,我一般都是住在工地,平时也不怎么住。你既然喜欢,那就住下来吧。给,这时钥匙。走,咱们去吃饭,让你再感受一下楚南的饮食风味。”
胡伟达安排好易扬名的住处后,领着易扬名沿着青石板铺成的小路向不远处的另一个吊脚楼走去。一边走,胡伟达还一边给易扬名讲了一个吊脚楼来历的故事。
“吊脚楼,是一种民间建筑,极具民族特色,也有着许多古老的传说。相传很早以前,有一户土家农民,夫妇俩拉扯着两个孩子。每天丈夫劳动归来,总是把蓑衣、斗笠放在阶沿上。不料一天早晨,蓑衣和斗笠却被拉到了墙旮旯里,原来是狗在上面睡觉过夜了哩。为了避免再出这种事,他们就找来了一根大竹篙,用葛藤绑在阶沿外边的柱头上,好挂蓑衣和斗笠。
一次,妻子坐在屋檐底下织麻补衣,两个孩子老缠她,使她做不成活,她烦不过,找了几节木杠,几块木板,就着挂蓑衣和斗笠的竹篙搭成了一个平台。她坐在上边去,继续织麻补衣,再也不怕孩子吵闹了。
人们见这样子好,便进一步把平台发展成住房,这就成了吊脚楼。”
“吊脚楼就是这样来的?”
“不知道,还有几种说法。”
“都是什么,你再说说。”
“其中有一说法是这样说的,传说土家人祖先因家乡遭了水灾才迁到鄂西来,那时这里古木参天、荆棘丛生、豺狼虎豹遍地都是。土家先人们搭起的“狗爪棚”常遭到猛兽袭击。人们为了安全就烧起树蔸子火,里面埋起竹子节节,火光和爆竹声吓走了来袭击的野兽,但人们还是常常受到毒蛇、蜈蚣的威胁。后来一位土家的老人想到办法:他让小伙子们利用现成的大树作架子,捆上木材,再铺上野竹树条,再在顶上搭架子盖上顶蓬,修起了大大小小的空中住房,吃饭睡觉都在上面,从此再也不怕毒蛇猛兽的袭击了,这种建造空中住房的办法后来就发展成现在的吊脚楼。
还有一种说法是,很久以前,土家人的祖先居住在山洞中或大树下,靠狩猎、捕鱼为生。
天上张天王看见土家人世代住山洞和大树下,生活很苦,他要去东海龙王那里借一座殿宇来送给土家人。
张天王到了东海龙宫,见到龙王就直说了。龙王心想:我的殿宇又大又重,量你也搬不动。于是就答应了。
张天王来到一座吊脚三柱二骑的殿宇前,用手轻轻一提,就把殿宇提起来了。龙王一见,后悔不该答应。只好勉强地说:“用后还回来。”张天王说:“七天就还回来。”
张天王提着殿宇来到土家山寨,叫土家族人仿造了一座三柱二骑(即三根柱子落地,两根柱子悬空)吊脚楼房。
七天过去了,龙王就来找张天王还殿宇。张天王说:“你要,我还你。”提起殿宇顺手一丢,就把殿宇丢在一条河边,横搁在河的两岸。“你自己去搬吧!”龙王自知搬不动,只好气冲冲地回龙宫去了。从此以后,每逢雨水季节,龙王都要发怒涨洪水,让水将河上的殿宇冲掉。人们也在涨水季节不能从殿宇中过河。于是人们又在桥下安上斩龙刀,龙再也不敢直闯殿宇楼房了,人们不但有房住了,来去过河也方便了。”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