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1976·4月·中(第 3/4 页)
“中国……大概还要乱上一阵。”
他注意到,前方泰晤士报的头版同样是报道这次的‘天安.门事件’。
“不过总会平息。”
老绅士略略扫了他一眼,不咸不淡的说:“已经伤了元气。”
“破而后立……这个教训大概会被他们的领导人记上很久。”多少能听出些许的讽刺意味,他故意忽略,只是换了角度回答,既未附和也未反驳。
“可惜了……一个人的力量在大的社会趋势里发挥不了多少作用。”
“可他把能做到的都做到了最好。”
“假使他不在中国而在我们英国,境遇必定不会是这般窘迫。”老绅士指着报纸上一段描写周恩来晚年处境的话,言语间带上了不算犀利的锋芒。
“假使他在英国不在中国,那他也不会是一个周恩来。”他浅浅饮下少许热茶,然后补充道:“丘吉尔在二战后没能带领保守党赢得大选……不是充分的说明了,在英国这样的国家,永远无法缔造一个在人民心中受到如此敬爱不朽不灭的周总理的形象,不是吗?”
老绅士眉头一挑,接着嘴角露出笑意:“年轻人,你说的没错。”
“不过我不同意那句‘对他们的伟大人物忘恩负义,是伟大民族的标志’……不过是单纯的社会体制和传统思想造成的差异罢了,想来当时的丘吉尔说出这番话,多少有些自嘲和自我安慰的意味吧。”
“现在会去想这些的年轻人可不多。”老绅士笑着道。
他只是转着茶匙,脸上没有半分骄傲的神色,谦逊的说:“您不嘲笑我的想法天真就好。”
老绅士掏出胸前口袋里的怀表看了眼时间,便招来服务员结账。付完茶费,老绅士拿起搭在一边的宽沿帽和手杖及雨伞,整理好衣冠,向还坐在原地的他伸出手:“和你的交谈很愉快,期待下次见面。”
他没有迟疑的与之交握:“我也是。”
窗外的雨已经停了,他看见老绅士走到离门不远处,不过多时,一辆黑色的轿车驶来停在其面前。老绅士打开车门,端正的坐好。
黑色轿车载着这个一直未说出自己名字的威灵顿公爵驶远,消失在街角尽头。
他取出置于公文包里的一份文件以及因时代所限,笨重的手机拨打了一个号码。
“很好……资料上写的日常行程表没有差错,托人帮我置办一套阿普斯莱府附近的处所……是的,要通过正常途径……当然……要符合我的身份……一个意大利来的留学生。”
挂断语音效果很差的电话,他翻查着已经很熟悉的这份手下收集来有关刚才那位老绅士的资料。
“eorlson·vittorio·wellesley(1911— ?)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