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3 章(第 2/4 页)
世家掌控着知识,掌控着人才,掌控着官场,便相当于掌控着世间的权利。
这绝对是皇帝不愿见到的,于是为了遏制士族,科举制应运而生。
科举打破了世家对人才知识的垄断,给了广大寒门子弟一条青云梯,将那些有才学的寒门弟子变成天子门生,成为专属于皇帝手中的刀刃。
双方矛盾便天然来源于此。
要说世家不慌,那也是不可能的。世家不仅要提防来自皇帝的忌惮与打压,还要面对寒门的敌对与竞争,当然慌得一批。
可士族也没那么蠢,皇帝扶持寒门来与他们对立,难道他们就非得对立吗
他们不能自己缓和与寒门之间的关系吗
虽然双方竞争是不可避免的,但也能用和平友好的方式嘛
目前士族还没想到多少方法,但已然在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比如这云深书院就是一种尝试,近几年来,全国各地陆续有书院开办,幕后基本都是一些乡绅氏族,也是想要慢慢化解寒门与士族间的坚冰,加深双方之间的交流。
可惜在于建中看来,书院并没有消弭这种矛盾。即便朝夕相处中有一些寒门学子与士族子弟有了往来,但双方都十分了解彼此身份差距,想要真正的交心是很难的,反而因为都是一群不善遮掩、年轻气盛的学生,从而越发争锋相对起来。
于建中对此也是头疼不已,他有心改变僵局,却发现根本无能为力。
富家子弟与寒门学子之间就像是有一条无形的河,泾渭分明地将他们隔离开来,分成对立的两方阵营,谁也不愿先低头示弱。
直到这天,于建中收到了老友纪逢礼的来信。
一篇文章看完,于建中就如大暑之日喝了一碗沁人心脾的凉茶一般,胸膛肺腑间都是一阵舒爽。
“妙啊实在是妙”
好的文章便是如此,叫人身心舒泰、如闻仙乐。
纪逢礼以与其孙女的交谈出发,由“校服”引申出士族与寒门的对立,直截了当地将双方最核心的矛盾给指出来,不仅如此,他还由此延伸到皇权与世家的争端,点出如今世家与寒门面临的相争局面。
谁也不敢说自己能解决这种天然的阶级对立,纪逢礼也不能,他只是在文中点了点,便开始述说校服在其中发挥的作用。
人与人相见,第一反应必然是打量对方的面貌衣冠,面貌不提,而衣冠正是身份地位的象征,所以往往士族锦衣华服,寒门一袭白袍。
衣冠是区分人与阶级的表象,因此要想消除阶级矛盾,首先就要令双方都脱去这衣冠,着一样的衣裳,谁也分不清彼此出身如何,如此便可用最纯粹的人品修养互相交往,真正以心相待。
正所谓,抛去浮华外衣,方能得见真心。
纪逢礼文采斐然、学识渊博,整篇文章旁征博引、鞭辟入里,更难能可贵的是言之有物,其方法也不难,甚至可以说极为简单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