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有人欢喜(第 2/2 页)
这两年刘大人仕途坦荡,与一向不与朝中大员结党的慕相明面上自然渐行渐远,但偶然得知如此要紧的事,不管暗地里是否也和明面上一样疏远,总归是要与慕相知会一声的。
于是刘大人立即去拜访慕相,因慕府当年号称那位姨娘难产而死,刘大人自然不能直言,只将她夫人的那一番话婉转告知了慕相。慕相这样的人精,自然一点就透,立即着手去查此事。
彼时姚瑾策刚刚查探完,很多线索都没来得及收拢,便让慕相占了便宜,轻轻松松便查出了姚媚儿的身世。
对慕相来说,姚媚儿从准儿媳变成亲生女儿,其实有利无害,只是他方使计策要将姚媚儿与长子慕慎安送作一对,此时若是突然冒出两人是亲兄妹的真相……
实在不妥。
于是慕相当下决定立即阻止婚事,同时挑出几件事来作新京的新谈资替代这件事,等这段“才子佳人”的故事热度降一降,他再来一出父女相认的戏码,届时,姚王无论如何也下不了秦王这条船了。
慕相的打算是很美好,然而既想要毁去婚约,又想要保密姚媚儿的身世,实在不是件容易的事,慕相在仁庆帝面前勉强应付过去,却在慕慎安这里遭到了激烈反对,最后慕相没办法,只好将真相告诉慕慎安,谁知慕夫人听闻慕慎安与慕相在书房大吵起来,十分担心自己儿子吃亏,便亲自赶了过来。书房里的争吵太厉害,下人们都不敢惊扰,慕夫人在慕府也是说一不二的主,于是未经通报就到了书房门口,正好听到了这一段公案。
慕夫人虽然很讨厌慕相的庶子庶女,然而这一次却是无比欢喜的。原因无他,慕夫人一直觉得这个半路出来的玲珑郡主根本配不上她的儿子,如今知道这野丫头居然是丈夫的庶女,高兴地不得了,当下她也不管儿子了,兴匆匆进宫去了,将此事告诉了炎皇后,极力叮嘱炎皇后不能再有将玲珑郡主嫁给慕慎安的荒谬想法。
虽说至此这个秘密还是在几个人之间流转,但毕竟从刘府一路到了慕府,又被慕夫人亲自送进了宫,中间自然会被一些不会保守秘密的人听到,于是“慕侍郎与玲珑郡主真心相爱,却在成亲前发现彼此是亲兄妹”的悲剧故事开始在新京悄悄流传,或许是这故事实在太具爆炸性,尽管涉及贵人隐私,却还是在新京飞速流传,只是亲兄妹相恋险些婚配的故事实在有违人伦,涉及的又是当朝权贵,百姓们也怕祸从口出,因此这故事到未曾摆到台面上来,大概就是人尽皆知,但却无人明言的状态。
一种神奇的和谐。
至此,仁庆帝自然也无不知之理。
仁庆帝倒是挺高兴的。
虽然仁庆帝想让慕慎安娶姚媚儿,以此稳定姚瑾策的立场,让自己少一个后顾之忧,然而姚瑾策极力反对的态度令他很是棘手。其实他心底也是知道姚瑾策的诚意的,但作为帝王,他不得不防范所有可能威胁宗氏江山的变故,尤其姚瑾策此人,实在不是池中物,这样的臣子若与前朝皇室无关,那简直是大景之幸,只可惜姚瑾策的身份注定他不能凭自己的实力封侯拜相,只能凭自己的血脉混一个尊贵的闲散王爷了此一生。
而此时,姚瑾策虽然成了一个闲散王爷,手中却还有许多尚未被拔出的爪牙,而此时朝廷的形式也由不得仁庆帝腾出手来弱化姚瑾策,对仁庆帝而言最好的选择就是用最简单的法子让姚瑾策心存忌惮,不敢在新京纷乱的时候投到炎氏手下,甚至趁乱自立门户。
所以他一心要让姚媚儿嫁给慕慎安,甚至完全放弃了给姚瑾策指一个姚王妃的打算。毕竟一个不得姚王宠信的姚王妃,只不过占了一个名分而已,但若是将姚瑾策最疼爱的姚媚儿抓在手里,才算是握住了姚瑾策的七寸。
而面对姚媚儿的婚事姚瑾策比自己差点被赐婚时还要激烈百倍的态度也佐证了仁庆帝的想法。
但如今,这位玲珑郡主居然成了慕相的庶女。仁庆帝初闻消息时,几乎想要大笑一声。
——姚王在自己徒弟、义妹的婚事上确实有足够的话语权,若是他百般阻挠,即便是皇帝也不好这样明着用皇权压迫这位身份特殊的姚王殿下,但姚王再如何厉害,也阻止不了玲珑郡主认祖归宗罢?
若是玲珑郡主认回了慕相这个父亲,自然就是慕家人,即便不搬回慕府,但她的婚事,却有泰半的主动权掌握在慕相手中,而慕相也随时可以用“孝道”来拿捏玲珑郡主。拿捏住玲珑郡主,无异于拿捏住了姚王。即便拿捏不住,只要玲珑郡主人在慕府,头顶上有慕相这个父亲,姚王做事自然多了不少忌惮,而这样的忌惮,也足够让仁庆帝放心一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