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乱又起(第 1/3 页)
即便快马加鞭,要将仁庆帝的旨意带回兰州至少也要三到四日。简直夜长梦多。
宗政憬自然有魄力告诉王子周朝廷不会追究他的“一时被逆贼所制”,奈何王子周不见圣旨便抓不完潜州城内的“姚氏余孽”,其中的不信任之意,显而易见。
宗政憬便也随他去。他早就弄清楚了王子周的底细,不是他看不起王子周,再给他十万人马,就凭他也折腾不出什么风浪来,何况姚氏号称的十万人马其实只有四五万而已,就算全被俘虏也不可能听命于王子周,从姚瑾策的消息来看,如今只是有十之一二被他俘虏了而已。其余的,据说是被姚文远的夫人黄氏遣散了。
——那些人从小被姚家人收养,培养成杀人的机器,虽然心中不敢反抗,但未必甘心情愿。黄氏在姚文远中风时放出风声,说姚文远将不久于人世,姚渌新不堪重任,若有人想就此逃匿的,她绝不阻拦。于是不过一天一夜的时间,隐匿在周围山脉中的“姚家军”居然就逃了十之八九,一场轰轰烈烈的叛乱,就这样悄无声息的结束了一大半。
至于北境之危,容王先时顾忌两城百姓不敢攻城,只能驻扎城外想对策徐徐图之,但当容王得到飞鸽传书知晓姚氏已经分崩离析再无后顾之忧,便干脆直接派出精锐奇袭喇耶国,喇耶国此番能连得大景两州,是因为他们出动了全国十之六七的兵力,如今喇耶国精锐全在景朝两州,容王这一突袭,喇耶国哪里还有抵抗之力?一时间喇耶国失地比荆、林两州更大,若不是喇耶国作为游牧民族,王庭并无定所难以寻觅,容王又是临时起意,只怕喇耶国已经几近亡国。如此一来,喇耶国自然是要求和,至于要如何求和,却是后话,总之容王的威名,将显赫更胜往日。
姚氏之乱眼见弥散,北境喇耶国也蹦跶不了多久,其余三境自然瞬间老实了,据说都琢磨着要派使臣带着自家最好的东西来新京上贡。
总之一切都开始往美好的方向发展了。
唯有宗政憬这次亏大发了。好不容易卸去伪装准备大干一场,将自己的形象从谷底拱上山巅,却偏偏这姚文远莫名其妙死翘翘了,姚氏之乱就此夭折,又出了王子周这一出携潜州以求自保,弄得梧州知州有样学样,如此一来,他在兰州的所有表现只怕都会被这乌龙似得结局掩盖掉。
——毕竟他的能力也只有兰州这边的人才知道,新京之人只知道秦王没出乱子,后来运气好上天了,姚氏之乱的首领居然一命呜呼,危机瞬间消失不见,反倒让他白领了这天大的功劳。
虽然他此番回京不会在如往日那般无人问津,却也不可能有多少人肯定他的能力。
有时候运气太好,难免会让人忽略他的实力。若是没人肯定他的实力,那招来也不过是一帮趋炎附势的乌合之众,并没有什么价值。
所以宗政憬忍不住怀疑,这是不是姚瑾策的如意算盘。若是他回新京时还不足以独当一面,自然他们的合作才会更稳固,因为他会更需要姚瑾策这位有能力也有实力盟友。而姚瑾策同样需要他。以姚瑾策的身份及他出现的时机和这阵子的所作所为,依他对父皇的了解,姚瑾策去往新京后的地位虽然尴尬,却也不会太低,但是前朝皇室遗孤他的身份实在令人忌惮,即便放在自己眼皮子底下,也依旧不能安心。
而此时,若是姚瑾策在朝中有人为他说话,仁庆帝会不高兴,若是没人为他说话,仁庆帝便会顺势让人淡忘他,最后慢慢捏死他。
不过,若是为他说话的人是有过革命感情的秦王,仁庆帝既不会太反感,也不会轻举妄动。因利而合的结盟,只有当彼此都一样需要对方,结盟才会越牢靠。若他此番回去因平乱之功扶摇直上,那他便不会如之前那般需要姚瑾策这位盟友了。
——所以宗政憬觉得,倘若姚文远的突然翘辫子是姚瑾策在暗中操纵,故意看准时机创造了如今的局面,也未必不可能。
-->>(第 1/3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