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大哥,好久不见(第 1/2 页)
对于一些文人墨客来说,《望江楼午宴图》则是需要时间来品鉴的。《望江楼午宴图》的尺寸不算小,据说是姚王在半个时辰内作出来的,这样的速度,实在有些惊人,几乎是一边作画一边构图的,这份功力,连上了年纪的丹青老手都自愧不如。何况这幅图是一副水墨画,水墨画通常以写意来传神,偏偏姚王笔下这幅水墨画,写意与写实兼具,从行云流水般的线条也可以看出姚王过人的绘画功底。
总而言之,《望江楼午宴图》,俗人有俗人喜欢的点,雅人又雅人鉴赏的点,没有一丝曲高和寡之意,不懂画的人看着好,懂画的人看着更好,作画能到如斯境地,称为大家亦不为过。从此之后,虽然姚王再无画作流传民间,却被画师封为大景王朝难得一见丹青高手,而这幅收藏在望江楼的《望江楼午宴图》,更是一度被人开出十万两的高价。当然,望江楼的掌柜又不傻,自然没有卖,只是有些担心会被小偷惦记上,遂请了两个高手专门看守,不过新京毕竟是天子脚下,而这幅画即便被偷走,短时间内也不能光明正大的出现在人前,犹如锦衣夜行,有这个财力的人,谁肯干这种事?所以即使小偷偷走了,也难以出手,既然没有主顾,贼们才不会冒着大风险来偷一副画。
何况……尽管秦王似乎“从良”了,但新京依旧无贼。毕竟,如今的秦王不同往日,若是他还喜欢当街抓贼,恐怕没有当初那些贼的好运了……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
眼下,望江楼因《望江楼午宴图》再度名扬新京,且渐渐往外辐射,对姚媚儿在各处开设分店也起到了十分积极的推动作用,这阵子姚媚儿为了分店开设的事忙的晕头转向,许多乱七八糟的事都被她抛诸脑后。
不过有些事,并非不去记得它,它就不存在了。
首先是朵香公主。自年初八见过一面后,朵香公主大约是潜心学习礼仪,很久都没有来找姚媚儿,不过等她来找时,却被姚瑾策用无懈可击的理由挡住了,姚媚儿虽然心里觉得有些对不住朵香公主,但她一想到朵香公主可能也是一个伪装高手,她就觉得心里直发毛,然后就觉得这样躲着并没有什么不对,久而久之,始终无法顺利出现在姚媚儿面前的朵香公主就被极度忙哭的姚媚儿彻底遗忘。
朵香公主倒还好说,但慕相要做的那件事,就没那么容易忽略或是遗忘了。
正月十五元宵灯会,一向不与任何朝臣往来过密的慕相居然亲自去姚王府拜访姚王,虽说之后姚王与慕相口径统一,皆声称是为了商议公事,但是没什么人相信。
毕竟年前慕侍郎与玲珑郡主的婚事传得有鼻子有眼的,而慕相又偏偏选在正月十五这种日子去姚王府拜访,说什么商量公事,谁信?大家都是成年人,又不是三岁小孩,这种话说出来,仿佛在嘲笑大家都是智障似的。
于是又有不少好事之人开始预计慕侍郎与玲珑郡主的婚期。
不过这些姚媚儿并不知道。倒不是她不想知道,而是她根本无从知晓。当然,她也没想着去知道就是了。否则凭她的机灵,这种烂大街的消息姚瑾策想要瞒她,实在有些困难。
转眼到了三月,姚媚儿又改良了望江楼的几个招牌菜,乔装后亲自去望江楼与刘大厨共同探讨,刘大厨这一年被姚媚儿的菜谱养的开窍了,对于姚媚儿后面拿过来的菜谱,不再是一味学习如何做出菜谱所述的美味,而是在做好之后开始研究是否还有改进的空间。有好几次,刘大厨的改动使得整道菜风味更佳,因为这个,姚媚儿与刘大厨已经从“同行”发展成了忘年交,两人一起胡掌柜特意辟出来的“研究厨房”钻研菜谱时,往往会忘了时间。幸好去年姚媚儿买来的那些厨子经过一年的学习不少菜做的有模有样,一般的客人也都应付的过去,刘大厨和姚媚儿才有足够的时间一起钻研改良。
这日,姚媚儿与刘大厨照例在“研究厨房”里一起试着改良菜谱,正来的起劲,六五匆匆跑了进来:“姑娘,慕大人来了,似是看到了姑娘的马车,说要见一见姑娘。”“研究厨房”是姚媚儿与刘大厨的专用厨房,旁人不能进来,因此六五直接唤姚媚儿“姑娘”。
“慕大哥来了?”姚媚儿已经快小半年没见过慕慎安了,加上答应了姚瑾策不再见慕慎安,虽然问菊还算是慕慎安借给她的,但问菊从不在姚媚儿跟前提起慕慎安,因此姚媚儿此时突然听到“慕大人”三个字,第一反应居然是慕相。
微愣了片刻,姚媚儿才点了点头:“我知道了,你让慕大哥等一等,我一会儿便过去。”
“好嘞。”六五退了出去。
姚媚儿放下锅铲,有些不好意思道:“刘叔,媚儿先出去一会儿,等会儿再来与你继续一道钻研。”
刘大厨皱着眉头,似在思考要改动哪里,听到姚媚儿的话,点了点头道:“你去吧,我正好卡住了,得好好想一想。”
-->>(第 1/2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