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秦王殿下好像没那么讨厌哎……(第 1/3 页)
宗政憬忍不住抚掌赞道:“好一个抛玉石之音以引佳肴出的‘饮才宴’!咱们大景王朝文武并重,文人墨客、举子士人最爱的便是才名在外,媚儿定下如此规矩,自然有不少等放榜等得忐忑心焦的士子前来捧场——便是将来名落孙山,至少也可在新京留下才名,倘若赋诗墙上之人有金榜题名、殿试出彩之人,那望江楼这名字只怕真要传遍大江南北了!媚儿,真真是好算盘!”
自姚媚儿认识宗政憬以来,这大约是姚媚儿听到宗政憬说的最正经好听的话了。
“其实媚儿还未曾想到最后这一层,”这可能是姚媚儿第一次拿正眼瞧宗政憬,“多谢殿下指点,媚儿愚钝,竟然未曾想到这样好的一个卖点。但若要吸引能金榜题目、殿试出彩之人到望江楼去……”
宗政憬和姚媚儿难得默契的将目光一同投向慕慎安。
慕慎安虽然并未高中状元,可他中探花的年纪实在太小,小到举朝震惊,足以留名青史。慕慎安一路先中解元、再中会元,虽然殿试遗憾的与“连中三元”失之交臂,只得了第三名探花,但众人皆不认为这是慕慎安江郎才尽的缘故,毕竟时年慕慎安只有16岁,年纪尚幼阅历不够,时务策上难免不及那些经年老油条,加之这些年仁庆帝对于烈火烹油的皇后一族颇为忌惮,虽则慕慎安姓慕,但他的母亲却是炎氏嫡支嫡女、炎后亲妹,虽说慕相保持中立,但焉知慕慎安将来不会亲近外祖家?因此大部分人都觉得慕慎安本该是连中三元,却偏偏被他事所累,而之后这一届三鼎甲的各自的发展也印证了这一点:当年的状元、榜眼如今还在翰林院勤勤恳恳的做修撰和编修,只有位列第三的探花慕慎安却早早结束了在翰林院熬资历的日子,成了礼部侍郎。
因此,不管是为了亲眼见见“神迹”沾沾光,还是真心拜服想要躬身请见,总之不少举子进京后的第一件事便是投帖至慕府想要拜访慕慎安。正是因为如此,这阵子慕慎安住紫澜院的日子越来越多——慕慎安这别院本是穆夫人陪嫁,这些举子自然不好来此处相扰——当然主要原因其实是压根找不着地儿,毕竟慕府门子一句“大公子去夫人别院暂住了”,这些人生地不熟的举子哪里弄得清慕慎安是去了慕夫人众多陪嫁中的哪一处?
所以,若是慕慎安这阵子没事儿去望江楼坐坐,会有多少举子得知消息后赶着去求偶遇攀谈乃至结交?更有甚者,若是慕慎安在望江楼的墙上留下墨宝,又会有多少举子想要自己的诗文与慕慎安出现在同一面墙上?当然最最完美的是,若是这五日里第一位夺魁的便是慕慎安,而望江楼墙上第一次留下的正是慕慎安的大作……
想想都觉得有些小兴奋呢……
“大哥,有没有兴致去望江楼坐坐?”姚媚儿笑的有些谄媚,“媚儿琢磨这么久才有的菜谱,定让大哥有所值。”
宗政憬一脸的幸灾乐祸仿佛在说“哎哟你家妹妹求你呢你是答应呢还是答应呢还是答应呢”?
慕慎安:“……”他真的还有选择的余地?却还是故作为难道,“这个么……”
“大哥!”姚媚儿起身,坐到慕慎安边上,扯着慕慎安的袖子撒娇,“大哥,你就帮帮媚儿罢!媚儿打算从第六日开始,每日只售20桌‘饮才宴’,价高者得,直至殿试结果出来。若是能有大哥出马,说不准殿试结果出来之前,媚儿就能赚到买宅子的银子了!大哥,求求你啦!”
前五日的活动是针对举子,为的是瞬间出名,搞足噱头吸引客源,盈利不会少却也不可能是暴利,及至后面几日,若是前期营销成功,以新京之繁华新京人之富贵,若是运气好,拍出天价也未尝可知!及至殿试放榜之后,若是在墙上题诗者、拍得饮才宴者有人一举夺魁,或者多人取得好成绩,望江楼焉有不火之理?
因慕慎安一直以兄长的姿态护着姚媚儿,又是事关望江楼能否一炮而红的关键时刻,姚媚儿便不自觉的像以往因有所求而向师父撒娇时一样对着慕慎安撒起娇来:“大哥,望江楼能否少走几步弯路,媚儿能否尽早置宅子,可全看大哥了,求求大哥帮帮媚儿罢,媚儿暂住紫澜院的日子天天给大哥做饭好不好?不是媚儿自吹自擂,媚儿的手艺可不比宫里的御厨差!”
宗政憬闻言再次强势插入:“慎安,不瞒你说,这几****有幸尝过望江楼的菜,三道新菜味道确实不凡,如今既然知道是媚儿的手笔……你不介意我这几日来紫澜院蹭饭吧?”
-->>(第 1/3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