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二百五十一章 圣贤之境(第 2/2 页)

    那就是‘何人都不无辜’。

    没错,这不是疑问,而是确定!

    对于叶雏而言,这个世界没有任何一个生灵是无辜的,包括他自己,所以每个人的死亡,不管是不是跟他有关,他都不会认为自己错了,而是死去的人本身就错,之所以你会感到无辜,那只是站在你这一面而已。

    对于你而言他是无辜的,但是对于别的人而言他就不是无辜的了,这跟那‘你之英雄,彼之敌寇’是一样的道理。

    是不是感觉莫名的有些熟希?

    不错,这就跟那大名鼎鼎的‘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一样。

    其实叶雏领悟的这个境界,本就是源自于此,而叶雏之所以会把这个境界取名为‘圣贤之境’,而不是什么‘圣人之境’,则是因为这句话的另外一种理解。

    这句话出自《道德经》老子第五章,原本的意思是说:天地是无所谓仁慈的,它没有仁爱,对待万事万物就像对待刍狗一样,任凭万物自生自灭。圣人也是没有仁爱的,也同样像对待刍狗那样对待百姓,任凭人们自作自息。

    天地之间,岂不像个风箱一样吗?它空虚而不枯竭,越鼓动风就越多,生生不息。政令繁多反而更加使人困惑,更行不通,不如保持虚静!

    狗在古代是普通百姓作祭祀用的牲畜,随着社会风气的演变,人们渐渐不再用真的狗,而是用草扎一只狗形来代替,就相当于后来在拜祀的时候,用面做的猪头来代替真的猪头一样。

    刍狗做好以后,在还没有用来祭祀之前,大家对它都很重视,碰都不敢随便碰;等到举行祭祀以后,就把它扔下不管了。

    这句话本身是好的,就跟叶雏领悟的境界有异曲同工之妙,不过一般人在看到老子这句话后,认为太过于阴险、刻薄,看事情太透彻。因为他们解释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天地无所谓仁不仁,生了万物,又把万物当刍狗来玩弄。

    这是对老子思想的误解,或者故意曲解来作幽默用的。

    为了区分两者的不同,再加上受到一些小说的影响,叶雏把后者成为‘圣人的境界’,前者则是‘圣贤的境界’。

    前者说的是作为圣贤的老子,而后者则是小说当中的圣人跟天道。

    而这两者之间的差别就是因为前者是把自己也算在万物当中,而后者则是认为自己例外,自己高高在上。

    当然了,叶雏领悟的‘圣贤之境’虽然出自老子,但是却并不完全相通,毕竟老子的思想是无为而治,而叶雏并不是如此。

    虽然听起来有些强词夺理的感觉,但是这就是叶雏经历百世轮回后领悟到的‘圣贤之境’。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最近更新 从笑傲江湖开始横推武道 神话之后 仙人消失之后 彼岸之主 五仙门 叩问仙道 修真高手的田园生活 玄鉴仙族 阵问长生 长生从炼丹宗师开始 魔门败类 我在凡人科学修仙 山河志异 武圣! 盖世双谐 修仙琐录 过河卒 剑啸灵霄 志怪书 托身白刃里,浪迹红尘中
最多阅读 彼岸之主 异香 剑来 仙逆 大夏文圣 武圣! 志怪书 神话之后 不朽凡人 玄鉴仙族 中州录 谋局 仙父 小狐妃,太凶萌 剑啸灵霄 最强兵王混花都 修真门派掌门路 低调在修仙世界 过河卒 洪荒:截教副教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