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五章 音乐研讨会(三)(第 2/4 页)
“但是,为什么,民乐却一直没能真正走出去,成为影响世界音乐的一股力量呢?为什么,如今,我们的民乐反而沉寂下来,郁郁不得志呢?”
林启华环顾四周,问出了所有人心中的疑问。
是啊,我们的民族音乐好,大家都知道,但是,为什么没能够取得成功呢?
“很多人,把这个原因,归咎于民乐固有的局限性上,认为,民乐初听惊艳,后面就没什么惊喜了。
我认为,这不是主要原因。”
林启华摊摊手,否定了这个意见。
“第一个问题,民乐一直没能真正地走出去,我认为关键在于:市场化、规模化。
在以前,是有很多音乐家走出去了,打出了自己的名声,但是,这只是偶尔的行为,表演完了,又缩回来了。
没能够形成足够的影响力,没能够和当地的市场相融合,没能够造成持续而深远的影响,没能够形成规模,我认为,这是我们民乐没能够走出去的关键原因。”
傅子雯等人若有所思,结合自己的经历,频频点头,很认可林启华的意见。
“所以,民乐想要走出去,第一,是要市场化,要根据市场的需求,来进行表演,要改变自己,去适应观众,深入到群众中去,用自己的音乐去感动他们,而不是孤芳自赏、阳春白雪。
第二,要规模化,这是我们展开民乐计划的出发点,我们的民乐,有国乐演奏,有戏剧、秦腔这种古老的音乐形式,也有各个民族独具特色的民族音乐,形式丰富多样。
规模化,就是挑选我们认为最适合走出去的音乐家、演奏家和组合,以举办演唱会的形式,在世界各地进行巡回演出。
并根据各个地区的情况,让我们的民族音乐家也走出去,留在当地发展,融入当地,不断扩大自己的影响力。
拳头要打出去,可以适当回缩,但是,不能全部收回来,只有在当地继续维持影响力,甚至,吸取当地的民族元素加入到自己的音乐当中,才能够真正让我们的民乐走出去。
这,就是我们这个民乐计划的核心部分了。”
“你说的倒是很美好,但是,事实会很残酷,我们的巡回演出,可能会引起轰动,但是,我们的民乐家们,却很难留在各国发展,很难坚持到成功的那一刻。”
傅子雯深有感触地提出了自己的意见,眼神有一丝波动,林启华知道,她年轻时,也曾经走出去过,但是,被现实打败,只能选择回国,看来是心有感触了啊。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