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适合自家的商机(第 1/3 页)
苏芳解释,又好奇地问:“为何论斤称还便宜一些呢?一只大羊顶多五十斤左右吧?论斤卖不到论只的价钱呀。”
“羊头贵,在镇上单一只羊头就能卖到二两、三两了。”林天明解释。
“还有羊腿肉,就是论斤称也比其它部位贵,要三十文,有的肉案上能叫到五十文,还有内脏、羊骨也能卖一些钱。”
“原来是分散买卖。”苏芳这才了解地点点头。论斤是指分肉,不是将一只活羊称重卖。也明白为何小弟和娘都说羊是有钱人家吃的肉了。
根据她的了解,猪肉要便宜得多。
最便宜的部位是十文一斤,比如猪下水、筒子骨,正常精肉是二十文,最好的部位也只要三十文,比如猪蹄、猪头、排骨,没听说五十文的。
然而,这年头帮工的一天也就二十文到三十文的工钱,谁家舍得拿一天的辛苦换一斤猪肉?因此猪肉也吃得少,但比起羊肉,还是平常得多。
而且一头猪养肥了膘可是两、三百斤都很寻常,不可能按只来卖了,但农家养猪只会卖给屠夫,不会自己去摆案分肉。
因此不能按市价来算,一头猪饿了一夜再论斤称,重量轻了许多,再打总算钱,就是不分什么猪头、猪腿了,直接按肉价算。
因此能算到十五文一斤的算运气,一般都是按十二文算钱了。一头猪最后卖出栏,按重量不同就是二两到四两行情,能卖到五两的就算赚大发了。
五两银子,能买到一只不错的大羊,一只大羊却没有一百斤,体格就比猪差远了。这也是为何农家人并不跟风都养羊的原因。
他们还是认为,猪肉的需求量更多更稳定一些,羊又长不肥,吃的人也在少数,养羊有风险。而且养猪不用放出去,不用消耗一个劳力。
苏芳瞥了一眼正穿过菜地向他们走来的苏林氏,又道:“那我想买一只公羊,三只母羊,母羊两只小点慢慢养,一只大的要能挤奶的。”
十两银子要能买四只羊,想必爹娘咬咬牙还是舍得的。再说了,养阵子兴许还能再生几只小羊羔,不断扩大羊群那时就赚到了。
要发家,先要生钱,要生钱,就要先找到适合自家的商机。
-->>(第 1/3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