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3章逆行(八)(第 4/4 页)
“郭中州要卖市府最终的目的还是要搞活武化,不过这个过程估计会持续一段时间。”
“那,”裘樟清笑笑的说:“你要做打持久战的准备。”
冯喆点头。
因为以前的种种,郭中州对冯喆是有成见的,而即便郭中州现在离开了武陵,冯喆的位置也不会发生什么改变,因此郭中州走或者留对冯喆而言目前意义不大,但最好现在不要走。
凡事还是要靠自己。
将省里的专家学者们接到武陵后,先搞了一番接待,而后休息了一天,接着根据专家们的意见,冯喆陪着诸人在早上去西城门外走游以表重视,踏访巡抚衙门究竟在哪个方位。
这些专家研究员基本都属于有了些年纪的,上年纪的人习惯早睡早起,用冯喆的话就是“怕死爱钱不瞌睡”,当然这三个特点是不能给大家说明的,为武陵人的“不足与外人道也”。
人都怕死,人都爱钱,但未必人都不喜欢睡懒觉,专家们要早起也是有原因的,因为现在太热了,早上去西城门外看看,一是表示工作勤快,二是此时气温稍微凉爽,那么等中午的时候大家就能回来坐空调房间对勘察的内容进行论证探讨了。
一行人走走停停,如同观光旅行团,大家又都是中高级知识分子,除了岁月的人生沉淀外肚子里比一般人懂的东西多得多了,而那个存在于地方志、传说中的巡抚衙门究竟在哪,其实武陵方面已经给出了倾向性的意见,专家们来就是要将这个倾向性的意见给落实拔高到“专家性论断”的层面,因此任务艰巨与否,似乎没有多大争论性。
由此,说说走走,走走停停,有个专家说了一个故事,故事内容是一个寡妇和一个鳏夫结婚了,拜堂时众人发现喜联写的是“从小便相识,大便情更浓”,大家都笑,说雅俗共赏。
有人也接着说了一个故事,却是个猜谜,内容是关于唐初著名诗人杜审言的。杜审言是杜甫的祖父,爷孙俩在金秋的一个黄昏,漫步田野,农夫正忙着收割,老杜触景生情,便吟诗四句考考小杜:四个“不”字颠倒颠,四个“八”字紧相连,四个“人”字不相见,一个“十”字立中间,问是什么?
这个专家问完有个专家要答,其他专家却不依了,拦阻说答了岂不是孙子?
大家哄笑,提问的专家无奈,说自己没那意思,只有给出了谜底:杜甫沉思片刻,给杜审言回答说答案是“米”字。祖父点点头,心里乐滋滋。
专家学者们也都一同答应:“我们心里也乐滋滋。”
马苏到了武陵后,基本就没有发声了,冯喆等了她两天,马研究员竟然不刺激自己,也真是奇迹怪哉。这下听大家都笑,他往马苏那里看,却见马苏黑漆漆的眼正瞄着自己,冯喆就转向别处,没想到马苏走了过来,问:“你怎么没笑?”
“笑不笑你都管?”
马苏说:“你知道是怎么回事。我也知道。其实大家都知道。”
冯喆摇头说我不懂你在说什么,马苏将太阳镜戴上说:“你若手里拿着锤子就希望世界上都是钉子。不说实话就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