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一件小事(十五)(第 3/3 页)
别说什么为了某个高尚伟大的主张奋斗、别提什么正能量伟光正了,只有在每一个单个的、自我的人生价值的实现之后,每个人才能去,才会有能力精力为了某个崇高的目的而付诸行动,否则在颠仆流离之中,在温饱不能解决的情况下大谈主义,那就是完全的空想。
只有每一个人都过得好了,社会才能整体的好。
谁见过捡破烂的、或者是乞丐在抱怨人生?挣扎在贫困线上的人哪有时间去考虑什么人生哲学,每一个太阳升起之后他们想的只是今天怎么能填饱自己的肚子。
整天无所事事却在抱怨人生的只能说是太闲了。
在大学那会,许多同学每天将自己打扮的唯恐和别人相同,唯恐自己不标新立异不被人注意,将无知当伟大,得到了一些也不知道是赞扬还是鄙夷的掌声唿哨后就更加的有恃无恐,女的抹得三分像妖、七分像鬼,男的一个个像是古惑仔,成群结队在校园里或者都市中流窜,随时随地随心所欲的就在地上一坐,指点江山,挥斥方遒,以为自己就是世界的主宰,本该注重的学业上却一塌糊涂。
那自然也是一种人生,冯喆那会怎么都不能理解,这会也不能理解,什么时候什么年纪在人生的什么时候办什么样的事情,自己也许就是一个另类,但是不知道那些同学在若干年后回忆起往昔,会不会笑当初年少轻狂虚度人生?
蹉跎的岁月,再也回不来了。
至于为什么要将到手的钱推掉?
因为自己看不上这些钱!
舍弃,因为想要的更多。
胡红伟和高志邦商量着让高岿然一家给市新闻部门打电话,多多少少的是违背了冯喆的意思,由此为裘樟清和冯喆之间带来了一些不必要的麻烦,这是冯喆最不想最不愿意看到的,因此,冯喆对胡红伟和高志邦产生了一种隔阂,这种隔阂其实很好笑。
冯喆知道,胡红伟和高志邦完全的就是为了自己好,才让高岿然那么做的,但是他们的这种行为是没经过自己允许的,是明着帮忙实际上添乱的行为,出发点是好的,可是和自己的计划有些相悖,差一点就将自己长久以来的计划给完全导致落空了。
那当时只是计划的第一步,第一步乃至每一步都不能出任何的差错,而后,李雪琴又告知冯喆,刘二春白云岩厂的五万块钱其实是刘家兄弟从寺湾村村民手里强行集资过来的,刘家兄弟欺上瞒下,这个集资的性质冯喆暂且不去管,因为现在不是时候,但是钱确实不能要了,因此,有了胡红伟和高志邦的因素,加上刘氏兄弟的原因,冯喆就借着说是裘樟清的意思,将那些来自半间房企业的捐资款退了回去。
居安思危,时时刻刻要防患于未然。
人在高位,如同危卵,不得不仔细。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