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连锁反应(二)(第 2/3 页)
“惴惴不安?这话从何谈起?”
“我记得尼采曾说过,对待生命不妨大胆冒险一点,因为好歹你要失去它,如果这世界上真有奇迹,那只是努力的另一个名字,还有,生命中最难的阶段不是没有人懂你,而是你不懂你自己,这话听起来仿佛很正确,可是冒险和冒失有时候很难去界定,有时候就算是努力了也未必有结果,付出很多往往收获的是垂头丧气,而其实人在各个阶段都会或多或少的迷惘的,自己有时候真的不懂自己,明明想成功,可是成功的途径却可能有很多,多到你不清楚哪个是捷径哪个是弯路,所以有你对我的支持真的很重要,说指路明灯说拨云见日也不为过。就在昨晚,因为得知姚厅tin要让关书记为半间房中心小学题字,我忐忑了一夜,因为惊喜也会让人手足无措,很想给你打电话的,可是我按了号之后又停住了,一者是已经很晚了,二者不知道该怎么给你启齿所发生的这一切,事态的发展出乎了我的预料,已经不是我所能操控的了,于是我和王茂强几个喝了酒,别人都高兴的酩酊大醉我却越发睡不着,胡思乱想了一夜。我想起了《红与黑》中于连在监狱中的那段感悟,他说,比如人生就像是蚂蚁在顺着一棵树往树梢爬,有的蚂蚁顺着最近的主杆很快的就到了树顶,有些蚂蚁选择了枝干前进,最终也到达了顶峰,可是这些顶峰并不是整棵树真正的最高处,想要重来,已经没有时间,这时候回首望去,还有一些蚂蚁人就奋进在奔波跋涉的路途上,于是这些身处偏峰的蚂蚁因为有了比照,知道还有不如自己的,于是有的满足了,有的还去意彷徨。裘书记,无论是将来两免一补的政策被传达下来或者关书记的题字被半间房悄声无息的篆刻,牵动的都不止是半间房,方方面面的必然就会有各种波动,可能会有让半间房乃至梅山陷入被动的嫌疑,如果因此造成上下级关系的紧张,这真是我所不想见到的,这应当被避免,这就是我一定要给书记你检讨的原因。”
原来这样,原来他也想到了,裘樟清觉得冯喆想的太深、太宽、太远,无疑他在政治上是日臻成熟了,在人性的揣测方面,也是深谙的,他说的有道理,他在省城寥寥数日所做的的,这种种的事情势必要给武陵市一些机构和个人造成不同程度的冲击,他此刻将这些担忧说了出来,自己应该感到欣慰。
衡量一个人,就要看他拥有权力时的所作所为。
纵观冯喆年后到了半间房任书记,满打满算也就是两个月,在这六十天的时间里,他没有忙于排除异己,而在潜心做事,没有党同伐异,而在求同存异,这一切裘樟清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因此她对于冯喆的表现是满意的,对于冯喆的忧心,也能够理解,他到省里本来只是为了半间房谋求发展,但是事情现在确实已经超出了他这个镇委书记的预期的范围。
半间房乃至梅山从来没有出过全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这是第一。
凭着种种的因素得到社会各界的捐资达两百万,自食其力解决问题,这是第二。
取得省jiao育厅主要领导的支持,为半间房小学争取到了三百万的教育拨款,这是第三。
能够让梅山县被省里确定为两免一补首个试点县,这是第四。
毋庸置疑,关副书记在省里的分量是举足轻重的,有了他的题字,半间房和梅山今后的发展,必然会驶上快车道,这是第五。
“这才两个月,不管是谁,能在短短的两个月里做出这些成绩,都是有资格自我膨胀一下的,可是他却没有,他对我一如既往的谦恭,他做事还是那么的仔细认真。”
“人啊,贵有自知之明,人生最可怕的事,是一边后悔一边生活……”
看着眼前的冯喆,裘樟清忍不住将某个人和冯喆做一个比较,心里那种郁结又有上升的势头:也许应该将冯喆的所作所为告知某个人一下,让他看看什么才是无中生有四两拨千斤、什么才是脚踏实地戒骄戒躁!有那么好的平台却动辄怨天尤人,自暴自弃却觉得理应如此……”
“人和人,真是有很大不同呐……”
-->>(第 2/3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