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谁比谁能行(五)(第 2/3 页)
副书记刘奋斗和企业办的主任郝千秋也在冯喆办公室坐着,郝千秋比贾一恩小七岁,看起来却只像三十五六岁,每次看到郝千秋,焦一恩总是情不自禁的将目光从郝千秋浓密的头发上扫过。
“冯书记,这二十万零七千八百块。胡红伟捐了七万,刘二春的白云岩厂捐了五万,谢士佛的煤矿捐了四万,这三家占到了十六万,其余的都在一两千和几百块上下。”
郝千秋一听就问:“什么?咱们镇光开矿的就有十七八家,才三家过万?”
贾一恩没搭腔,这算是诘问自己吗?冯喆站起来拿了杯子泡了茶递给了贾一恩,焦一恩急忙接过,他没想到冯喆给自己泡茶,脑门上头发已经遮挡不住的地方渗出了细密的汗水。
刘奋斗从贾一恩手中接过了捐资名单。仔细看了一遍递给了郝千秋,郝千秋一边看一边问:“谢世佛是阳守县人,他的煤矿毗邻咱们镇,他捐了四万。有情可原,除了胡红伟和刘二春,剩下的这些家,一点企业家的良心都没有!”
刘奋斗和贾一恩在半间房呆的时间久,他们心里都清楚,在半间房镇开矿办企业的。除了那个阳守县的谢世佛和有限的几个搞水产养殖的人外,全镇上下一百二十多家的企业单位有一百家的法人代表都是土生土长的半间房镇人。
“作为半间房的人,不支持重建校舍就是不支持半间房的教育,就是没有历史责任感。”
郝千秋又皱眉说了一句,贾一恩低头抿了一口还很烫的茶水,说:“冯书记,我下去再做一下工作,可能,是我方法不正确,还有几个企业管事的不在,剩下的副职不能做出决定。”
贾一恩原本是没想说这句话的,但是因为有了手里的这杯茶,他就多嘴了一句。
焦一恩有着自己的一套生存哲学,他在党委办主任的位置上已经呆了十年,他觉得在领导心目中,部下似乎更应该是一副奴才嘴脸,如果部下一个个仅仅是公事公办的生硬模样,那领导将会对你很不感冒,但恰恰也是因为在这个位置上时间长了,贾一恩也很难对冯喆做出一副谄媚的奴才相,不光光是因为冯喆重新回到半间房镇的时间短,也不光光是因为冯喆太过于年青,而是冯喆那一连串的经历让贾一恩有点不知道该用那种姿态面对冯喆,毕竟,活了四十九年,贾一恩还没见过哪个人在半间房由司法所到县文化局市场办主任,再到半间房水利所所长,继而去了半间房镇建设发展中心副主任,跳票成为副镇长,去县委做县委shu记的秘书,再回到半间房任书记,这一连串的沉沉浮浮和变迁不是非常人能遇得到和做到的。
可是尽管是多嘴了一句,贾一恩知道自己那句话其实没什么营养,就是废话,企业法人不在又怎样?镇上捐资,没有镇政府一把手的首肯谁敢乱来,留在企业的副职难道不打电话请示自家管事的人?还有几家管事的不在,在又如何,几家而已,能解决多大问题?可见是根本没有捐资的意图,再去做工作,只是瞎子点灯白费蜡。
“我看,只要持有半间房的户籍,必须在半间房就读小学,这样来划分学籍,让那些不捐资人家的孩子一同在厂房里上课!”
冯喆靠在椅背上轻摆了一下手:“捐资。完全自愿,咱们不搞摊派,不过郝主任说的划分学籍,这牵扯到了生源。生源就是社会资源,资源开发利用好了,会带来效益。刘书记,房河弯的那段路怎么说?”
“自从后店子那开始修建水库,我们镇这一段路超限超载的情况就比较严重。我和水库建设方以及水利局协商了一下,他们维修,镇上负责今后的养护和路面病害处置,至于乡道,正在和王副镇长协调,争取尽快拿出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案。”
-->>(第 2/3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