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谁比谁能行(六)(第 1/2 页)
有人将半间房镇委书记和镇长之间的关系比喻为夫妻关系。事情必然做的隐秘,起码在半间房没人去查,这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要是被揪住了,就是顶风作案,背一个处分是轻的,但是冯喆没在意这一点,政策是一回事,孝心是另外一回事。自古忠孝不能两全,在这方面冯喆甚至是欣赏杨树明的,这不存在原则不原则的问题,换了是自己,只怕也会和杨树明一样,他留意的是杨树明的脚崴了,他其实是想知道杨树明的脚是意外扭伤,还是存心故意的。
意外扭伤,那没什么,要是存心故意。冯喆就要想杨树明为什么那样做,假如仅仅因为中心小学财政划拨款不能到账而别有想法,那杨树明就有些多虑了。
“杨镇去医院治疗了吗?”
“没有,因为没过头七。杨镇长在家守孝。”
没在医院?
当时开集资捐资会议时,杨树明自称病了,但是没有住院,这会真的该住院了,却在家呆着。
这个杨树明。
冯喆有去探望杨树明的意思,可是再一考虑。杨树明会不会觉得自己有一观他是否真的崴脚之嫌?想了一下,冯喆给杨树明打了电话,说了些节哀顺变之类的话,并一再致歉,言说自己在县里开完会,就去看杨树明。
“冯书记,谢谢了,家慈无病无灾的安详老了,算是喜丧,”杨树明和冯喆说了几句,在最末了说:“我崴了脚,最近家里的事也多,镇上的事情,就多劳冯书记了。”
挂了电话,冯喆看看时间,让刘奋斗给焦一恩打电话,让焦一恩带上三万块钱到县里来。
刘奋斗本来以为冯喆会找裘樟清,让裘樟清出面叫财政局将拨款划到半间房镇上去,但是冯喆要焦一恩带钱来,刘奋斗想通了冯喆的意思:要钱要是走县委shu记的路子,那没什么意思,看似捷径,但是乱了规矩,必为人所不喜。
焦一恩也将冯喆的想法猜了七七八八,有些事情心里知道就好,不一定要做出来说出来,那样就打破了一些规则,什么事都让上级领导发话直接命令,那样下面的人就少了许多操作过程中的乐趣,而在其位却享受不到其乐,守着那个职位还有什么意思?
可见在生活中和工作中,都不能随意破坏规则,不能破坏他人享受快乐。
而打破规则的人,当下是会让人不舒服的,后来一定是会让人心里提放的,在一定的时候还会遭人排挤,裘樟清就是梅山的老大,冯喆没打算挟天子令诸侯,如果那样,还不如在事发之初直接找裘樟清解决资金问题,让裘樟清给财政局说划钱就好,何必等到杨树明在县里兜圈子绕了许久才找来终极大杀器,如果现在冯喆这样做了,不但让财政局的人觉得冯喆不会做人,也会让杨树明的脸面无存。
但是刘奋斗和焦一恩还是没有完全摸透冯喆的意思。
焦一恩到了县里,冯喆先给财政局局长杨世贵打了电话,说要觐见一下梅山的财神爷,不知财神爷能否赏脸屈尊。
冯喆那会在县里和杨世贵没少打交道,两人很熟悉,杨世贵知道冯喆所谓的“觐见”是什么意思,他对待冯喆也不比常人,笑说:“觐见是必须的,不过是我觐见你,你老弟在半间房成了土皇帝,转眼两个月了,朝纲可稳?我还说要找你谈一下登基后的心得体会呢。”
-->>(第 1/2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