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败军之将,新军之兵(二)(第 2/4 页)
“老刘,穿上这身官衣倒是挺精神啊!”
“我说老刘,你杀猪杀得好好的,怎么又不干了?难道是杀猪杀得没意思,想杀几个人尝尝鲜?”
“哎呀,老刘,你瞧瞧你,换了身衣裳还是那个人啊。莫非在庞大帅手下还是干杀猪那行?”
“去你娘的吧!看个戏都不安生,皮又痒痒了不是?”刘一刀瞪起牛眼道。
那边开玩笑的一干人等哈哈大笑。
赵良栋也是笑而不语。
过了不久,今天的戏开始了。
宽广的戏台被上方的多个灯笼照得亮如白昼。看台和戏台之间有一道不高的栅栏,不过并不影响视线。
随着一声锣响,戏台上方先是垂下一块布帘,上面用几个斗大的字写着今天的剧名:己巳之变。与此同时,戏台边上又有几人齐声把剧名报了一遍。
己巳之变?己巳年,不就是崇祯二年吗?这一年发生了什么?赵良栋仔细地回忆了起来。
而刘一刀之类的粗人当然不会考虑这么多,只是满怀期待地坐在位子上等着大幕拉开,心想着那后面是不是还像上回那样藏着几个漂亮小娘们。
又过了一会儿,大幕徐徐拉开。
咦?这是什么?刘一刀看清了戏台上的一幕之后,既失望又有些好奇。
只见戏台上的巨大背景是一幅典型的北地风光,苍凉的山岭一眼忘不到边,空中高悬的明月可以看出是晚上,让人有如身临其境,不得不叹服画者功力之深厚。背景边上竖着一块大牌子,同样用斗大的字写着:崇祯二年,蓟镇洪山口。
更让人称奇的是,戏台上还有一段“长城”和一座“烽火台”。也不知道是用什么做的,虽然比真的长城和烽火台要小上一些,却做得十分逼真。
“长城”上,一个边军士卒一面打着哈欠一面懒洋洋地地来回巡视着。另外几个边军则在靠近“烽火台”的地方盘腿赌钱,兴冲冲地大声吆喝。
刘一刀看了一会儿,终于反应了过来。此时也顾不得去思考为什么没有漂亮小娘们了,一拍大腿,有些着急地说道:“这些蠢货是怎么放哨的?一旦敌军来袭,那可如何是好?老赵,你知道这洪山口是什么地方?要不要紧?”
“长城那边便是……”按照大明这边的习惯,应该说“鞑子的地盘”的,但赵良栋毕竟曾在清军当中效力数年,一时还转不过这个弯来,只用了另一种说法,“长城那边便是敌境,敌军随时都有可能破口入寇。”
“啊?”刘一刀更是着急。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