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城下(第 2/3 页)
喀喀木一直按着腰刀,依然没有说话,只是嘴角扬了扬,聊表笑意以示赞同。他是满洲军功世家出身,自然不屑于如张、沈二人一样去夸赞尚可喜英明。
尚可喜笑道:“看来上天还是庇佑我军。那庞贼想来一出请君入瓮,只可惜功力尚浅,瞒不了我等。是所谓弄巧成拙!哈哈,他若是不耍这一伎俩,早些抵达荆州,尽全力挥军攻城,那我军恐怕还真要遇上些麻烦。可现如今,我等却是要叫他失望了!”
几人一齐会心大笑。
......
两日后,三万明军水陆并进,抵达荆州城东郊。这一日,是为隆武三年十一月二十三。
庞岳与高一功率军一路北来,路上也曾遇到过清军荆州水师从江面上发起的袭扰。但战事并不激烈,荆州水师试探性地进攻一阵,占不到太大便宜,又见湖广镇烈火营在岸上鸣炮威慑,便放弃了袭扰,半撤退半监视地返回了荆州。
荆州乃千年名城,古称江陵,早在公元前七世纪,楚文王便建都于此,之后历二十王,定都长达四百余年。汉末三国时期,这一带更是群雄逐鹿之要地。回首当年,不知多少刀光戟影曾在此沉浮,不知多少英雄豪杰曾在此挥洒热血。那一幕幕金戈铁马,那一声声酣战呐喊,也似乎就此融入周边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虽历经千年,后世之人置身此地,亦难免心潮澎湃。
在前来的路上,随着离荆州越来越近,庞岳看着沿途的河流山川,心中也曾隐约荡起一股豪情,脑海中更是思绪万千,回忆着千百年来华夏历史上的人物风流,也时刻在想着自身所肩负的重任。
“定武侯,这荆州自古可就是名城啊!想当年,关圣人便是因为失了荆州才会败走麦城。昭烈天子登基后举兵伐吴,一来是为关圣人报仇,二来也是为重取荆州,不料夷陵之战功亏一篑。荆州一失,季汉也自此只能偏居益州一隅,纵有诸葛武侯呕心沥血,北伐中原、恢复汉室亦只能成未竟之事。由此足以可见荆州地位之重。”高一功似乎也涌起了几分咏古情怀,颇有感触地说。
庞岳微笑颌首:“郧国侯言之有理,荆州自古便为战略要冲,兵家必争之地。只不过,我等今日面临之荆州,只不过是一府、一城而已。而当年汉末三国之荆州,所辖的却是如今整个的湖广之地甚至还有河南部分府县。两者相较,已不可同日而语。若仅仅只是一府、一城,季汉也不会因此而大伤元气。”
高一功笑道:“还是定武侯学识深厚,高某此番故作咏古,不料却是班门弄斧了!”
“郧国侯言重了,此些微末常识,何敢当学识深厚一说?但不管今日荆州是不是当年之荆州,我等只要拿下此城、涤清胡虏腥膻,对我华夏的英烈前贤也算是一种告慰。”
高一功点头赞同:“正是如此!”
言谈之间,庞岳又想到了一事。
在前来的路上,他便已接到探马回报:尚可喜并未让全军进城防守,而是将兵马分作两部。尚可喜本部、张勇的陕甘绿营共八千余人,再加上近两千紧急招募而来的乡勇,由尚可喜统率,负责防守荆州。城南江面更有三千余荆州水师巡回游弋,以为遮蔽。而喀喀木的三千满汉之兵、郑四维的荆州绿营以及沈志祥军则为另一部,约万人出头,由喀喀木统率,在城北七八里处择了一处有利地势安营扎寨,以为荆州呼应,又等于切断了明军北上襄阳之路。
-->>(第 2/3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