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状元(第 1/4 页)
不一会儿,只见三名穿着青色服装的差官敲着锣鼓赶了过来,还在外头便叫道:“恭喜鄂州曾应山曾大人高中进士了!”
整个三元楼顿时沸腾了起来。
众人便纷纷向曾应山道喜,曾应山更是喜得浑身都在打颤,却一边客气的和众人招呼着。
那差官举着报帖走了进来,报贴是黄麻纸书写的,却做成幡旗的样子,那上面着:“赐鄂州曾庆山进士及第,列第一甲第九名”
这便是所谓的金榜了,做成幡旗举着,再由差人在大街上敲锣打鼓送过来,以示荣耀。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榜,是张贴出来的皇榜,所有中了进士的人,名字都会在那个皇榜上面。
那是总榜,这份是单独送到每一个举子手中的。有些人因为居住问题,一时找不到人,便会自已去总榜那边看。
不过,总榜出来的时间要稍晚一些,等这些报录官都走完了,才会张贴出总榜。
此外,这份送到每一个举子手中的榜,也有一报,二报,三报;同一个人,要连着派三批不同的人送三次,每一批一般都由三个差人负责传送,共计有九个报录官送信。这样做的目的,一是为了显示其荣耀,二则是确保信息传达到考生手中,中间不出任何差错。
这头还在热闹着,那头又有报录官来了,三元楼顿时越发热闹得不得了。
连着报了三个人,文天祥也不禁有些傻眼了。
怎么会呢?自已不是高中状元吗?不是应该第一个被报录官唱名吗?怎么现在完全不一样啊。
此刻,他心中像是打翻了五味瓶——不知是啥滋味。
老天爷不会跟我开这种玩笑吧?
正想着,却见外头又有差人唱道:“恭喜信州弋阳谢枋得谢大人高中进士了。”
紧接着,那差官也走了进来,一样是举着黄麻纸旗,上面却写着“赐信州弋阳谢枋得进士出身,列第二甲第一名。”
原来科举考试有三个等级,也叫三甲。第一甲叫进士及第,二甲叫进士出身,三甲叫同进士出身。
明清时期,一甲一般只有三个人,状元榜眼探花。
而在宋朝,一甲的人数却要多得多,文天祥这一届,一甲有二十一人。
这个谢枋得的名次倒是和前世记忆中一样。
-->>(第 1/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