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章:翔号作战4(第 2/4 页)
五角大楼也认为这是情理之中的事情,缩短两国螺旋桨飞机的差距倒是难度不大。
但日本在喷气式战机方面的技术领先程度,令美国航空专家们深感恐慌。
对于这个全新的领域,美国公司还处于图纸设计阶段,距离定型,乃至量产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而日本制造的喷气式战机已经投入实战了,按照时间来衡量的话,日本至少有三年左右的领先时间差。
在此期间,日本完全可以积累起大量的实战经验,从而研发出更为先进的第二代喷气式战机。
这才是华盛顿让寝食难安的根源所在。
倘若日本一直保有技术优势的话,美军只能通过战机数量,甚至牺牲飞行员的生命来夺取制空权。
否则,空炸日本本土的愿望,可能永远都将停留在计划阶段。
更为棘手的问题出现在地面战场上,美军士兵发现了一款比己方的M4“谢尔曼”还要威猛的重型坦克。
通过被释放回来的被俘人员,麦克阿瑟得知了“花豹”的名字,但对于其具体性能还一无所知。
因为瓜岛上的日军新式坦克都以集群的方式出现,大约五十辆(一个战车大队)为一个作战集群。
在失去大半制空权的情况,美军的坦克营(大约70辆M3和M4)对付这样的作战单位很难占到什么便宜。
美军坦克兵发现在一千码的距离(约1000米),75毫米火炮居然无法摧毁日军的新式坦克,尤其是无法穿透其正面装甲。
只有缩短到300-400米时,才有机会(即便如此仍然有一半概率不穿),或者干脆从侧面迂回包抄,攻击其侧面装甲。
山姆坦克兵们沮丧地表示,与对方的新式坦克正面交战,如果双方数量相当,简直和送死无异。
M4“谢尔曼”更是被瓜岛的美军部队誉为底特律汽车厂下线的移动废铁,外号“郎森打火机”。
因为这个牌子打火机的广告词是:一打就着,每打必着!
日军“花豹”只要命中目标,不但会穿透“谢尔曼”的正面装甲,还会引起殉爆事故。
这源于M4坦克在设计时对气油发动机的周围装甲防护不足,一被敌军炮火击中车体往往就会燃烧,还会引爆弹药,杀死所有坦克成员。
所以美军一个“谢尔曼”坦克营对垒日军一个“花豹”战车大队时,屡屡被对方正面击溃,并不奇怪。
坦克兵们抱怨五角大楼让他们开着玩具车来进攻日本佬,很多人都熬不到今年的圣诞节了。
这款坦克的优点是设计简单、便于生产、利于运输、维修方便、行驶平稳、机动性强、故障很少、极其耐用。
但如果不能对敌方形成两倍以上的规模优势,双方却要钢正面的话,这些优点便都可以忽略不计了。
德国、苏联、英国制造的坦克,均强调装甲与火力,而美国坦克则重视火力与机动性。
在火力不足的前提下,坦克的机动性被脆弱的装甲给彻底抵消掉了,形成了巨大的劣势。
M4“谢尔曼”中型坦克尚且如此,比它更加皮薄馅大的M3“斯图亚特”轻型坦克就是个笑话。
自从日军的两辆“花豹”摧毁多达十辆“斯图亚特”,且全身而退之后,美军前线部队就再也没有让这货登场亮相。
五角大楼认为日军的“花豹”与德军的“黑豹”一脉相承,师出同门,极有可能是一个原型衍生出来的两种型号。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