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五、赵姫教子凭实例,赵高得符难轻用(第 2/3 页)
赵姫心道:"留下来?那阿政就要去灵前答礼,显于人前了。我让阿政躲着、藏着还来不及,怎能留他在府中,露面在众人眼前。"
赵玉故作苦笑为难地说道:"你祖父只留下你父亲和我这两支血脉。我只阿政一子,他虽幼小,又怎可退于人后。你也不必担心阿政。别看他不爱言语,且淘气着呢。平时上墙爬树,追鸡撵狗,身体皮实着呢。"
房萱心中暗笑道:"我等怎么没见过公子如此顽劣。夫人这理由找的真不容易,也是在故意贬低公子,人前示弱呢。"
李义、赵高倒没觉得有何不妥,心想:小孩子么,不都这样。
赵政心中暗叹道:"真难为阿母了,为了让自己少在人前露面,不得不说慌骗骗自己的傻侄子。"
赵玉不理众人作何反应,挥手一笑道:"就这么定了。我己命赵满集合了四百骑卫,只等大王旨意一来,你兄弟便出发。"
众人只得应诺,不再反对。
赵玉见赵高有些沉默,知道他还在想着赴代北抚军袭爵之事。
赵玉微叹一声,从怀中取出一枚玉虎符信,一边抚摸,一边与赵高说道:"高儿,你还在怨姑母逼你弃爵之事么。"
赵高连忙揖手行礼否认说道:"姑母切莫误会。高儿知道,姑母是为我母子安危考虑,岂能有怨。但大王有旨,我也,我也想掌控军权,以报父祖之仇。这才违了姑母好意,望姑母体谅。"说完,一脸平静地望向赵玉,但眼角余光却频频扫过赵玉手中玉符。
赵玉环视屋内,并无外人。她故意带赵高来赵政这里,其实是想借机与赵政和他身边之人交待一番此次邯郸之行的危险。让赵政亲身体验一次人心险恶,学习一次如何应对纷杂世事。
赵玉不理会赵高目光,只把玩关注玉符,轻声说道:"高儿可知道这是什么吗?"
"是大父调兵符信。大赵常备军分为前后左中右五军,每军十万人,设上下两将总管。十万常备军卒,每五千人为一镇。平时由镇将统管,驻扎守卫一地。战时集合调动出征,需要军令信符合一。大王军令、虎符和上下军将的军令符信缺一不可。"赵高身为世家公子,对于这些军规早已熟记,他也不知姑母为何明知故问,只得复述军规。
赵玉微微冷笑地环视屋内众人,轻声说道:"高儿将军规背的不错。可令是活的,符是死的。此符信到底有何价值,究竟该如何使用,你可知道吗?而且人是活的,令是死的,如何让令符生效,让军将接符听令,你可知晓吗?"
-->>(第 2/3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