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孙真人曾经说过(第 2/4 页)
接下来,也不好意思藏私。
黑火药颗粒化的奥义,还是要乖乖交出来的。
这个不交不行。毕竟是国家大事。
蒯飞觉得自己说不定哪天就被抽回二十一世纪去了。临走前可不敢祸害我宋官兵。
这黑火药的爆燃效率大幅度提升之后,颗粒化就必须赶紧跟上。
不然分分钟炸死自己人。
盖因为干燥粉末状的黑火药,按目前这个时空的技术程度,日常自然是要封装在木桶里的。
桶装容器装运黑火药,搬运起来比较方便些。
但这样就带来一个巨大的隐患。
由火硝、硫磺、木炭粉末混合而成的黑火药,在搬运途中势必要出现自然分层效果。就好比一口袋米和糠的混合物,这口袋晃动得久了,质量轻浮的糠皮会浮到面上来,质量沉稳的实心米粒会缓缓沉降到最底部。
轻则浮起,重则沉底。这样肤浅的自然常识根本无需解释,古代人也是懂的。
装在火药桶里的匀质粉状混合物,搬运途中不可避免要分层。
要用的时候,还得搅匀了不是么?这一搅,鬼知道会不会搅出事情来把自己人炸死一窝。
尤其是酷暑天气,二十世纪的鞭炮作坊发生事故炸死工人也不是一回两回了。
即便不会频繁自爆,这分了层的黑火药,往加农炮膛里头装填的时候,也不给力啊。三类成分都分离开了,这爆燃效率又跌回谷底去了。
颗粒化其实不难。
就跟浆衣服一样。
古代人也追求服装挺括的那么一个帅气范儿。很早就发现用米汤浆洗衣服,衣服可以变得明显挺直。
出了米汤,明胶也是不错的固型剂。
明州宁波舟山一带自古出产鱼鰾胶。这东西是在橡胶出现之前,古代人掌握的最好胶合材料了。上品用来制弓。中品下品被厨师用来烹饪,被木匠用来做粘合剂和表面涂光效果。是常见的手艺。
东阿出产的驴皮胶,也即是阿胶,也是差不多的东西。
也即是说,古代人团药丸的时候,是要用到阿胶和明胶的。对这东西的粘合性和冷凝后的固型特性,古代人肯定是很清楚地。
于是,用些米汤加明胶,把粉末状的黑火药统统改造成颗粒状的小药丸,这对古人没啥难度。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