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天降大任小小范(第 2/3 页)
茅山志记载徐家叔侄二人,随侍林灵素,一同觐见道君皇帝。皇帝跟徐家叔侄两个一见投缘,就在龙德殿上,亲自主持了叔侄两个的出家仪式。皇帝亲授道箓羽衣,这是何等的荣宠。直接就把这两叔侄转变成了大内道士,叔叔奉旨追随茅山派掌门人,宛若厂公监军,以茅山派副教主的身份,强行分去了笪净之一半的威权。侄子奉旨前往武当军,在宣和元年来到之前,大兴土木,负责督建武当山天柱峰紫金宫。
这个紫金宫,在明朝得到更大规模的扩建。这就是卧虎藏龙里头章子怡踊身跳下的武当山悬崖。
武当派并不是张三丰创造的。据说这个道场起自于太上老君出函谷时结交的伟大好基友,尹喜。在宋徽宗政和之前,武当山仅仅止是修真者隐居的一个偏僻洞天。正式修建大规模的宫观,则是政和年间徐守真取得的成就。张三丰是两百年后才拜入武当山门来的。紫金宫,竣工于政和之后的宣和元年,徐守真也就理所当然地提举紫金神霄宫。这才是武当派的第一代大宗师。
只不过徐家叔侄都是半路出家的道士。带领他们入道的介绍人,又是宋徽宗。大种花家惯爱以成败论英雄,宋徽宗下场太过丢脸。于是这茅山派副主教徐仲和、武当派大宗师徐守真两人的名声不显,为历代典籍所讳去。
政和年间,宋徽宗为了夺取茅山派的话语权,也为了兼并佛门,亲自提拔这三大年轻高手。其中仅仅只有青城派冲虚道人,克成大功,加封冲虚通妙真人。成为青城派创派大宗师。说起来,冲虚这个道号,还是宋徽宗亲自起的。用意是安抚茅山派掌教冲隐道人笪净之。楞把这王述道,算作是笪净之的师弟。先有冲隐、后有冲虚。看起来好像同门似的。
这时候张邦昌还在中书侍郎的岗位上,奏称:“三茅兄弟頃蒙朝廷褒崇,冊封聖位,其餘眾真未聞有以旌異。臣愚,欲望聖慈特加以众真,並依三茅真君例,就今仙職加崇美號。除別具諸位仙品奏聞外,如蒙俞允,乞降睿旨,下有司施行。”
张邦昌的这倒奏章,与其说是他自己的觉悟,倒不如说是出自于赵佶、范纯粹的授意。
总之,这就是一个国家专政的力量,铁腕整合天下道统的过程。这个理想,着实是挺有抱负的。只可惜最终没能成功。这项国家阴谋,不但没有大获成功,反倒在靖康国难之后,促成了道家各派的百花齐放。百花齐放是好听的说法,难听点说,就是支离破碎,星散四野。
由此之后,世上便有了重玄派、重阳派、青城派、武当派,天心派,等等无数分枝流派。
这项国策,毫无争议就是出自于赵佶的野心。范纯粹为什么卷入其中?这原因其实是,这时候,范纯仁的孙子范希逸,正在担当江宁府通判的差使。
范纯仁是范仲淹的长子,范希逸就是范仲淹、范纯仁这一脉直传下来的嫡派长孙。是老范家的核心主导人物。虽然范希逸见到范纯粹,是要喊一声四爷爷的。但是宗族礼法摆在那里,范纯粹凡事只要不悖于忠君爱国的,全都只能围绕着范希逸来办。
范纯粹的这个侄孙子,是嫡派继承人啊。祖宗祠堂、祖先牌位、家族学堂,这一切都归小小范执掌的。
小小范年轻气盛,急欲报效朝廷,急欲以优异的政绩,偿答君恩。恰好这赵佶在道学这方面,颇能知人善任,就把这范希逸直接弄到了江宁府去做通判,磨勘三年。
这年月,茅山(句曲山)并不归镇江辖制,而是江宁府的直辖地。
小小范也可算是茅山行政区的半个父母官。
通判这个差使,并不曾辱没了范仲淹的重孙子。范文正公当年就是从河中府通判、陈州通判这个位置上做起来的。直到刘太后薨了,宋仁宗亲政,范仲淹才得以还朝打卡上班。
赵佶让小小范去做江宁府通判,这磨砺的意思,甚是明显。福利也很不错,江宁就是南京,这里自有秦淮河、乌衣巷。既是天下机户汇集的重要丝绸码头,也是大宋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长江直通东海,大明朝三宝太监下西洋,也是从南京码头启航的。
同时,这里还是个名伎云集的欢乐妖都。后世的妖都广州,这时候还是发配犯臣的蛮荒边区。金陵石头城,此刻基本上就相当于大宋版本的魔都+妖都合于一体。
这是个好耍的地方。唐时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的老段子,到了宋时,早已把扬州改作了金陵。
此外,这茅山派这时候暂时还是天下道派领袖。笪净之尚未屈膝投降。宋徽宗还在大力削藩。于是乎,丝绸工业、丝绸瓷器的海外贸易、天下名伎、国家重任,诸多元素,一时毕集于此地。
-->>(第 2/3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