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防疫合作(一)(第 3/4 页)
原本大宋以为天竺是一个统一的强大国家,经过实地调查后这些人知道了天竺从来不是一个统一的国家。这片被称为天竺的地区不仅从没有真正统一过,甚至从来没有形式上统一过。于是实际控制了僧伽罗的宋军就希望能够越过僧伽罗与天竺之间窄窄的海峡,进军天竺半岛南端的国家。
海事局的局长正色答道:“官家,天竺半岛南端气候与僧伽罗相同。种茶须得山上,天竺半岛南端虽然没有种茶的地方,却可以大量种植辛香料。臣以为,既然大宋平定了三佛齐,天竺南边那些对大宋桀骜不驯的小国,也需要让他们明白天朝的威仪何在。”
赵嘉仁本来心情并不算好,听了这话,他忍不住轻轻捂住脸颊的下半部。这个动作能够有效阻止赵嘉仁露出笑容。此时笑容里面大概会含有相当成份的嘲讽在里面。
遏制住了笑意,赵嘉仁扫视了一下朝廷里面的重臣。至少在五个人脸上看到了关切的表情,这五个人背后的家族无一例外都在僧伽罗有产业。如果大宋让天竺南部的小国明白了天朝威仪,那些小国大概就会和现在的三佛齐一样完全被大宋控制。在僧伽罗的家族很有可能就近水楼台先得月。
想到这里,赵嘉仁忍不住问海事局的局长,“那些地方都调查过了?真的有和僧伽罗那样的辛香料物产么?”
听赵嘉仁大有同意的意思,海事局局长情不自禁的说道:“当然!海事局早就调查过了。”
这话一说,几乎所有重臣都盯着海事局局长。局长明白自己说的话不太对劲,他立刻就换了个方向,“官家,我们若是能在天竺建立电报站,各地的消息就能畅通无阻。到时候我大宋舰队就可以驻扎在天竺,接到官家的电报后立刻出发,哪里还会有现在的困难。至少沿着天竺半岛的南端到西边,就能走到缅甸,穿过缅甸就到了云贵。能节省好多的路程。”
听到这看地图讲故事的说法,赵嘉仁也没接腔,他很怀疑僧伽罗那边的人到底赚到了多少钱,让这帮家伙有继续发动战争的冲动。
谈完这些,熊裳就去接待了从蒙古回来的使者。虽然并不敢相信蒙古人,熊裳还是希望能够和蒙古商谈一下。如果蒙古同意,大宋的人就可以不穿越大西洋,径直走天竺洋回来。
两边一见面,蒙古使者先表达了蒙古大汗同意恢复两国互设大使馆的决定。接着又表达了蒙古大汗对大宋不断入侵蒙古领土的强烈抗议。“如果宋国继续西进,等蒙古大汗亲征,只怕临安总投降之事会重现!你等……”
熊裳听了这毫无威胁的废话,差点被逗得大笑。在不知道地理知识之前,这样的话大概还有点威慑力。办公室里有个直径40厘米的地球仪,家里也有一个同样的地球仪,熊裳当然知道蒙古距离大宋到底有多远。所谓的远征根本就是个笑话。
最初的时候还觉得蒙古使者的表演挺有趣,不多久,熊裳就觉得无聊起来。他忍不住想起赵嘉仁的话,大国不怕鲸吞,只怕蚕食。现在蒙古这边非常恼怒,就是因为他们对于大宋的推进毫无反抗能力。
先转达了蒙古大汗的愤怒,蒙古使者先坐下来喘口气,喝了杯茶。接着说道:“宋国到现在还不满足,难倒还要继续西进北上么?”
“当年蒙古灭了金国之后,不也没有满足,还是继续南下么。”熊裳率直的答道。
能被当大国使者的蒙古人当然不白给,听了这话之后却也不再强辩。能让蒙古寻求和平的只有更残暴的大宋。能让大宋寻求和平的则是更凶狠的蒙古。当下任何语言都没用,如果蒙古能够在前线干掉几万宋军,就能非常有效的让宋军停步不前。他就继续传达忽必烈的消息,“大汗请宋国传授防治瘟疫的手段。”
熊裳心中一阵欢喜。如果能达成这个合作,那就可以解决大宋人员撤离的问题。所以熊裳脸色沉稳的答道:“难倒蒙古瘟疫横行到不得不向大宋求助的地步。”
“当然没有。”蒙古使者立刻反对。
“既然没有,为何要求助这个?”
“宋国不肯么?”
“倒也不是不肯。只是觉得很奇怪。”
“我等很羡慕宋国的城市,得知防疫乃是城市很重要的事情。”
……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