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八章(第 2/4 页)
赵镇亭两手环胸,仰头望着新开的爆竹厂放的烟花,他也是少见这东西;仿佛看到他媳妇那两个小摊前坐满人在吃汤圆;卖糖葫芦爆米花的,摆案子捏泥人的。
听说今日酒楼那里还有猜谜赠灯,想必张灯结彩;镇里最大那家客栈,外面搭设台子在放皮影戏。
可是两位东家却不在。
欢呼的民众,哪里能想到,这些东家全跟着他许婶子去了边关。
所以赵大山更加好奇,不知道那一行人到了边关是怎样一副场景。
慢慢地,外村百姓陆续开始排队出城。
这时候打更的都出来了,喊的是天干物燥,小心火烛。这就是晚上七点了,开始打一更。
有许多百姓坐上拉脚车。有的是一个村落里的人,乘坐村里车带着从镇上买的物什离开。还有一部分半大小子是徒步朝家走。
再慢慢地,镇里早就不负之前那般喧嚣,各家开始陆续熄灯,打更的开始喊:“关门关窗,防偷防盗。”
捏泥人的,演皮影戏的都收摊了。
赵大山的媳妇红梅忙一天累坏了,正和她亲姐盘腿坐在炕上一起查钱,姐俩眼睛越数越亮。
“走街串巷还卖不少呢,人家明明能自己来卖。”
“可不是,所以我才让我大外甥赶紧帮着收山货,婶子家住村里,收啥不方便。往后大姐你记着点儿,咱家铺子就是许家的临时收货点,不那么贵也吃得准的,也帮着先垫上货钱。”
“晓得啦。不过,我给人端烤肠时,怎么听吃饭的那些将士们讲,早知道不来好啦,这是后悔在咱家摊子吃饭了?总不能是嫌弃今日镇上还不够热闹吧。”
“不能,咱家烤肠多香呢……我出去打听打听。”
晚上十一点,打更的看眼还在傻等的赵镇亭,例行公事大声喊道:“平安无事。”
后半夜一点,大山媳妇红梅,这才知道她男人早就回来了,正在城楼值守房里等许婶子,也刚知道她婶子带人去了边关。
而就在红梅带着热汤馄饨和汤婆子赶来时,远处拐弯处,忽然走来一支闪动星星点点的队伍,慢慢地,红色火光越来越密集。
那支又先于赵镇亭知道好消息的队伍,他们满载荣誉终于回来了。
他们这一次去边关,万没想到会帮到那么多那么多不认识的家庭争取到五亩荒地,希望这个能安慰到他们。
更是没想到还和科举整上联系,这事儿整的,挺好。
能让咱北地供孩子读书的家庭。多了不少盼头。搞好了,吹牛的话就放在这里,秀才叫刚起头,咱们这荒凉之地也是能出大进士的。
而率先向城楼走来的是老奶奶方队,她们真的做到了妇人能顶半边天。
必要时刻,她们这些平日里爱占小便宜、性子又掐尖要强的老太太,不仅一路小心眼就没犯过,吃苦耐劳不争抢先吃饭。而且还担当起将士们的喜乐,让每一位将士都感觉到春风拂面。
接下来是老爷子方阵。
眼下明明已经是后半夜,可他们依旧精神抖擞,他们回程路上,就围绕着一个话题在讨论,那就是:怎么伺候庄稼能再多长点儿粮食。
等到回村后,他们还打算要联合更多的老兄弟围绕一个宗旨,如何团结起来,振兴北地。
眼界不一样了,他们可是去过边关的人,那里要是不好,大家全部都要撇家舍业。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