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章 能否还饥荒在此一举(第 2/4 页)
不过就算是古人想破解这个字的意思,那也需要买书查查才能知晓。
如若老厨子尝出来鱼肉松是鱼肉做的,何必隐藏不如大大方方在名字上就告诉,有心人要是去询问或是买各种菜谱书籍去翻阅想破解,那就用米饭发酵去做吧,够他们绕一大圈的。
题外话,古人鮓这个做法,在近现代反倒消失了。
而许老太将这一坛装有二斤的鱼肉松随身放筐里,属于试吃品,后院还有随车带来密封的十坛子,每坛十斤鱼肉松。
许老太在刘老大细品鱼松时,像唠嗑似的说道:
“我在县城酒楼想卖来着,手都伸进去了又掏出来。
总觉得酒楼不是卖这个的地方,我就没拿出来。
这毕竟不是菜。
有名的酒楼正经菜一堆,下馆子吃饭不着急哪能吃这个?用小碟装着当个小配菜吧,一天下来还卖不了多少。而且实话说,我供货本来就少。
更何况不是达官贵人去的酒楼,一般人还买不起,干脆不费那个劲推给酒楼了。
思来想去,老刘大哥,这吃食还真就适合赶路人吃,你觉得呢。
像起大早或是半夜才到的上等间客人,那些不差钱住宿的,清早或是半夜人本就疲惫,恨不得赶紧到客栈进屋躺着,总是不能十个碟子八个碗给做饭,用它配粥配饼子吃极好。”
许老太看眼刘老大,这人在细咂是什么做的,要不说当过大掌柜的就是不好糊弄。
她顿了一下,继续推销道:
“有客人吃好了呢,指定会买一坛子带走,或是留着路上吃,或是带家里尝尝。
这鮓绒,老人小孩子吃极好,不存在咬不动这一说,吃了对身体好。
而且这一路跟车,我也看明白了,就算是熬夜赶路离下一个能住宿的地方至少也要一两天,人可以不睡觉,哪能不吃饭,带着它就方便多了。。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